2025年,财政部宣布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3月30日,这四家银行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合计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5200亿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终于靴子落地,基于哪些政策考量?重点支持哪些领域?如何确保资金使用效率?《财经夜行线》邀请穆迪评级金融机构部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诸蜀宁带来一线解读。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建议要求,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这将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资金制度保障。新质生产力代表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传统信贷体系难以支撑。要让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等资本市场工具来分散风险、持续供血。如何驱动“科技+资本”双轮核心机制,共同构成长期持续的发展动力?《夜话》邀您共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