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第137届广交会如期启幕。面对近期国际贸易关税政策调整,如何构建外贸新格局成为各界关注焦点。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多家参展企业展现出了成熟的应对策略。有企业负责人表示,面对这次关税调整他们心态较为平稳,目前已制定系统性应对方案,重点推进市场多元化布局。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逐步在政策上完成了从“非国际化”向“国际化”的转变。而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第三大权重货币。许多中国企业也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加速出海。不过,近期,全球国际经贸体系正面临“逆全球化”等不确定性风险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正面临哪些新挑战与新机遇?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如何助力中企在加速出海的同时安全应对风险?今天的《进博财经眼》我们邀请到大华银行中国内地及香港交易银行业务负责人袁泉先生与我们共同探讨。
自2018年以来,进博会已经经历了8个年头。这8年间,进博会成为了世界见证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与市场机遇广阔无限的重要窗口。在这里,越来越多海外企业走进来,共享中国发展红利,也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进博会“走出去”,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源源动力。那么今年的进博会上,涌现了哪些企业发展新亮点?海外企业要如何把握中国市场机遇?中国企业又如何构建出海新生态?我们邀请到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主管合伙人沈宇峰共同探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前10个月出口数据总体偏强,海外市场多元化叠加高技术产品出口强劲,为今年整体出口带来了较强韧性。
1-9月港交所已经迎来66只新股上市,融资总额达到1829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倍,融资总额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一。新股市场呈现两大趋势,一是科技企业融资非常活跃,二是出海企业成为香港新股市场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