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经济论坛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晓: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建立“加减乘除”的综合策略 为民营科创保驾护航‖科创•金融说

第一财经2025-07-03 15:37:21

责编:王瑞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王晓近日在“2025科创•金融说”系列访谈中表示,为民营科创保驾护航要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建立起“加减乘除”的综合策略。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也是我们金融业支持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金融机构要持续提升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能级。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王晓近日在“2025科创•金融说”系列访谈中表示,为民营科创保驾护航要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建立起“加减乘除”的综合策略。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也是我们金融业支持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金融机构要持续提升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能级。

针对民营科创企业常常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他表示,商业银行要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实现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滴灌。商业银行应全力引入耐心资本,以全覆盖全场景对接,来接力式陪伴式地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服务好“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支持科技产业链做大做强,助力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他还强调,商业银行需通过设立系统性服务策略强化专业能力,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控制,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中国银行根据民营科创企业特点建立了“加减乘除”综合金融服务策略,持续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王 晓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

(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

如何打好科技金融服务“组合拳”为民营科创保驾护航?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也是我们金融业支持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几年我们持续提升对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能级。

第一方面是创新机制建设,来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的体系。去年中国银行总行在上海分行设立了集团内首个分行级的科技金融中心,成立了11家科技金融的分中心和一批科技金融的特色网点,从而构建起了“总—分—支”这样的科技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实现了对企业的精准触达和高效响应。

第二方面是我们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推出了专属的金融服务方案。应用“股、贷、债、保、租”这些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来全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的矩阵。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多维协同联动,共建科技金融的生态圈。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上海中行已经累计举办了超过50场的中银科创沙龙活动,为超过1000家的科创企业搭建了投融资的对接平台。

针对民营科创企业融资“难、贵、慢” 如何实现“精准滴灌”?

民营的科创企业有时候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做好对民营科创企业的支持,就是我们要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实现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精准滴灌。

第一方面针对融资“难”的问题,银行要主动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积极走访民营科创小微企业,深入地来挖掘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创新服务的方案和产品。

第二方面针对融资“贵”的问题,我们要用好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各项政策工具。

第三方面针对融资“慢”的问题,商业银行要持续优化自身业务办理流程,为民营科创企业提供差异化高效的业务审批服务。

如何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加快产业整合?如何服务好“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构建“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

我觉得银行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支持科技产业链的做大做强,也助力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的循环。

第一方面是聚焦产业链的服务,构建“强链补链”的金融生态。中国银行积极地围绕产业链部署资金链,出资参与了国家大基金的第三期,助力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同时近期中国银行还发布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的行动方案。在未来的5年,中国银行集团将为人工智能的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的专项综合金融支持。

第二方面是聚焦并购重组,激活科技要素的优化配置。银行业要积极打造并购全链条产品服务体系,要支持科技企业产业升级和市场布局。

第三方面是聚焦“走出去”,提升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银行业需要不断地来完善全球金融服务的体系,助力核心的“链主”企业在全球的产业链中增强竞争力,支持更多科技企业能够“走出去”。

在服务“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方面,我们也近期发布了金融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的10项倡议,引入耐心资本,以全覆盖全场景对接,来接力式陪伴式地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

如何打通“资本资金资产”三资循环的堵点和卡点  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设立系统性服务策略,强化专业能力,平衡创新激励和风险控制,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中国银行根据民营科创企业的特点,也建立了“加减乘除”的综合金融服务策略,持续地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来保驾护航。

首先“加”就是指我们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国银行全面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构建了多层次专营科技金融服务的队伍。我们成立了一个叫Deep Research的行业研究柔性小组,在业务端和审批端来定向培养科技金融的行业专家。

“减”就是指降低融资成本,并且简化业务的流程。

“乘”就是指盘活无形资产来放大乘数效应。积极主动融入技术要素市场的建设,我们助力强化技术权益确权、确价、增信功能,同时持续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力度,协助企业来享受贴息优惠政策。

“除”就是指优化风险管理的机制,中国银行引入了人工智能加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科技部的火炬中心,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针对科技金融贷款专门设置了尽职免责的制度,切实提升支持科创企业的主动性。

(上海市委统战部宣传处与第一财经近期专题策划《2025科创·金融说》系列访谈,介绍上海金融领域助力青年创新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举措,进一步营造上海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以上为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王晓的发言内容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近期播出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专题节目)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