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财经早点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监管重拳频出,A股“零容忍”态势持续深化

第一财经2025-07-04 06:59:48

责编:韩欣

今年前6个月,资本市场“严监管”主旋律持续强化,超过40家上市公司及20余名责任人密集被查,彰显“零容忍”决心。资金被随意划转、年报难产、信披失真成为本轮监管风暴的焦点。

 

信披违规仍是“重灾区”,占比超八成。 阳煤化工是典型案例:其原控股股东华阳集团未经同意直接划走11.26亿元巨资,竟未在2021年半年报和年报中披露,构成重大遗漏。法律专家明确指出,此类划转必须满足“经营性+程序合规+信息披露”三重条件。更有嘉澳环保等公司屡次触碰红线,其在近期被立案前,2020年就曾因财报虚假记载被处罚。

 

监管处罚力度显著加大,追责到人成常态。 山西证监局对阳煤化工案拟开罚单:华阳集团被罚400万元,两名财务负责人个人分别被罚200万元和90万元。普利制药因未按时披露年报,公司及董事长、财务总监均被处以罚款。**值得注意的是,退市并非“免责金牌”。去年8月终止上市的*ST洪涛,今年仍因信披违规被立案。年内已有14家A股公司退市,涉及股东超66万户。

 

投资者维权面临现实困境。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指出三大难点:退市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索赔过程耗时费力、赔偿资格认定复杂。例如康美药业造假案,市值蒸发上千亿,最终赔偿仅24亿元。许多胜诉案件因被告经营困难面临执行难。维权资格认定也严格:投资者需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后买入,并持有至揭露日后,热衷炒作ST股的短线交易者常因此失格。

 

今年监管呈现三大新特征:

1.  紧盯资金占用顽疾:明确划出红线——占用资金超500万元或净资产5%即构成重大违规;明知故犯加重罚;占用需6个月内归还,否则或触发退市。

2. 严惩屡犯企业: 对多次被立案公司,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新增违法事实,体现监管持续性。

3.  **追究退市公司责任:律师许峰强调:“退市公司依然是公众公司,影响大量投资者利益,对其退市后的违法行为,应依法追责。”

 

 

眼下,监管风暴正重塑A股生态。从华阳集团被重罚到个人,市场接收到资金占用“零容忍”的清晰信号。然而,面对14家退市公司背后66万股东的权益保护,资本市场亟需构建更完善的侵权赔偿体系。严监管是手段,从“查得严”迈向“防得住”,筑牢市场诚信基石,方为根本目标。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