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今天(7月17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彰显,多项关键指标表现亮眼,为"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申长雨表示,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储备稳步增长。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衡量创新质量的核心指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商标注册方面,平均每4个经营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同时我国知识产权运用也取得新成效,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在发布会上深入解读了高价值发明专利的结构特点。
【首先 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较高,截至今年6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七成左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我们已经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第二高价值发明专利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较高,有近四成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了10年,总计约79.3万件,是“十三五”末的3.1倍,较长的专利维持年限反映出我国创新主体维持专利的意愿,和运用专利的能力都进一步增强,有助于维护创新者的技术优势,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梁心新还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宁德时代/进入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名。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上半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分别同比增长了12.7%和23.2%,反映更多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同时,上半年,国外申请人在我国提交商标注册申请9.4万件,同比增长7.4%,其中德国、意大利、美国在华商标申请增长很快,均同比增长超20%,显示出中国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企业连续4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获奖数量位居各国之首。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
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审查工作的创新进展。他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启动专利智能审查和智能检索系统建设工作,并结合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进程,持续完善系统功能。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审查工作中的应用,辅助审查员更好地理解发明构思,更快地进行技术分析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
展望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申长雨表示,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高标准谋划“十五五”事业发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