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网民在社交平台称,湖北宜昌西陵峡景区内蹦极绳子疑似断裂,游客掉进水里后被捞起。当地文旅局昨晚通报确有其事,受伤游客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目前事故原因,还有待当地调查。但不论是蹦极绳子断开,还是游客没有扣好安全扣?事故都再度引发社会对景区极限运动项目安全管理的广泛关注。
据多位目击者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图文信息显示,事故发生在西陵峡快乐谷景区的蹦极项目。目击者称,出事的是一名女游客。女生蹦下去后,第一次反弹上来,绳子没断,随后自然下落,第二次绳子断开。断开的位置在安全绑带和绳子的连接处,人撞到栏杆上摔到水里。
另一目击者描述,坠落高度超过40米,疑似"断开"的蹦极绳,第二次反弹高度,大概在旁边的桥墩顶部平行处。
不过,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却给出了不同说法:
【这个事情反正人没有事,绳子也没断,你不要就是相信那些网上那些东西,有些东西肯定都夸张了的。】
另有附近的商户也称,事发时,游客没有把绳子的扣子扣好,人才掉了下去。
事发后,西陵峡快乐谷景区通告,自8月26号起停业,进行全面检修与设备维护。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则通报,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公开信息显示,宜昌西陵峡快乐谷旅游区成立于1998年,景区经营多个极限运动项目,包括三峡蹦极、悬崖跷跷板、悬崖飞轮、峡谷滑道等。其中涉事蹦极跳台高度达61米,是目前全国较高的蹦极项目之一,成人票价为230元。
这起事故再次引发对高风险游乐项目监管的关注。目前,高空蹦极被列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受体育主管部门监管,但不属于"特种设备"范畴。而像步步惊心、飞天魔毯等网红游乐设施尚未被纳入特种设备进行监管,也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文智教授对此事件进行了专业分析:
【像这种蹦极类似这个二次消费的带有一点风险性的游乐项目,它在策划设计的阶段,就需要经过专门的部门进行审核,要符合景区的规划要求,报批之后才能去投资建设。现在目前明显感觉到在这个事件中间,它绳子的脱落,连接处脱开,那说明它的设备有问题。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配套都应该是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谁来监督谁来监管,可能还是有不明确的地方。在运营环节,设备的日常安全监测和维护很重要,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检查是否有松开脱落的危险,应该有相关制度来保障。】
近年来,高空蹦极、高空索道、悬崖秋千等极限游乐项目颇受年轻人青睐。由于网红营销带来的打卡效应,一些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景区盲目跟风,甚至把这些项目 当成吸引游客的招数。然而,随着市场热度逐渐升高,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就在本月初,新疆伊犁州夏塔景区一座承载游客的吊桥桥索突然断裂,造成5人死亡、24人受伤。值得注意的是,该吊桥在2024年6月就曾因主绳损坏发生过断裂事故,当时景区承诺加强检查,但悲剧仍重演。去年暑期,广西德天瀑布景区的"魔毯"项目也发生严重事故,毯带钢扣铰接连接处突然断裂,造成1名游客死亡,60名游客受伤。此外,各地景区普遍配备的高空缆车、玻璃栈道发生故障停运或玻璃破裂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对此,吴文智教授强调:
【不管是他自营的项目,还是他营的项目,在景区里出现这样的一个事情,他所负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就算发生危险的时候,第一时间有应该有个预案,这个应急救援系统能够很好的去解化解这样的一个事故造成的很多的后果。】
此次宜昌西陵峡蹦极事故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已为全国景区高风险游乐项目的安全管理敲响警钟。在追求"全国最高""天险"等营销噱头的同时,如何加强项目规划、设备维护和日常监管,将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