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例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率团于8月24-27日访问加拿大,与加方共同主持召开中加经贸联委会。之后,李成钢一行将赴美国华盛顿,会见美方相关官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政府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输美商品加征的25%惩罚性关税27日正式生效。至此,美国对印度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累计高达50%。从“马上达成协议”到“关系跌入低点”,美国与印度的关税冲突令全球贸易蒙上新的不确定性。两国谈判进程充满戏剧化,舆论甚至评论这一过程“困惑”与“混乱”。《财经夜行线》邀请业内专家共同解读两国关税政策影响几何?
近期中美经贸博弈持续升温,引发全球市场关注。先是在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反无人机技术公司等外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会同海关总署依法对超硬材料、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接着,针对美国自10月14号起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中国交通运输部也宣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此外,航空、半导体等领域也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领域。那么本轮中美经贸博弈将如何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又是否会成为下一阶段中美经贸谈判的“筹码”?今晚《夜话》邀您重点关注。
8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同意继续暂停24%关税90天。而根据联合声明的内容,商务部也在同一天对28家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美国实体暂停或停止相关措施。那么本次中美联合声明释放了哪些信号?下一个缓冲期内,中美双方将在哪些关键领域展开磋商和合作?《财经夜行线》邀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共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