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星巴克找买家 并购市场右侧机会变多 险资钱难拿 他却募到30多亿 | 投资人说

第一财经2025-08-30 21:04:20

作者:高远    责编:高自远

嘉宾简介:

信跃升 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高级合伙人

加入信宸资本前,曾在麦肯锡咨询上海与华盛顿特区分公司任职管理咨询顾问,为全球客户制定业务战略。曾供职于中信集团下属中国租赁有限公司。

投资、并购案例包括分众传媒、亚信科技、豪威科技、顺丰速运、麦当劳中国、哈药集团、冠生园、嘉信立恒等。

拥有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和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一、一级市场募资难 险资钱难拿 他如何募到30多亿

第一财经 高 远

感谢信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一级市场当中的募资难是这几年的普遍情况,但我们看到您(信宸资本)最近完成的这笔45亿的募资额中,险资是占了70%的比例,其实险资的钱很难拿,您怎么能够拿到险资的钱?

信宸资本 信跃升

对,险资钱很难拿。2022年以后整个市场变冷,我们其实募资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我们就做了一个需求分析,你会发现险资的钱是天生适合一级市场的,因为它本来就是长期耐心资本,所以当时我们就认为并购产品天生适合险资。

因为并购的产品实际上是用固收思维做股权投资,属于跟固收最像的一类股权产品,跟险资的资金性质、他们原来比较熟悉的投资模式是最接近的。

其实投并购项目跟投VC不一样,VC一般要拖很久上市才能赚到高回报,但不上市中间是没有钱回来的。而并购项目比如5年6%、8%、10%的现金回报就可以给到基金的投资者。

中国A股市场5300家,上市公司有1700家,销售小于10个亿,中位数市值只有50个亿,内生增长在2023年只有百分之二点几,但是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账上有11万亿现金,到2024年6月份这一数额还在增长。

我们可以想象A股市场是一个很多中小企业的市场,很多传统行业在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它积累了大量的现金,那怎么办?其实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做并购,未来A股市场,并购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二、如何用固收模式做股权投资?

第一财经 高 远

这几年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险资也在找能够增值的一些投资品种,他们过去更多依赖的是固收加上一些其他的权益类操作,但现在可能会减少固收比例,增加其他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您提到用固收的思维去做股权投资,您怎么去说服他们的?怎么理解您的固收思维?

信宸资本 信跃升

什么是固收?就是你期间给我还利息,到期给我还本金,这是固收。

但并购不一样,比如说我们投麦当劳中国,我们在持有期间通过分红,通过很多手段,我们已经回了很大一部分资金。一支PE基金做得好的时候可以实现百分之二十几、百分之十几的收益是能拿到的。你要去买国债收益率是百分之一点几,所以整个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低收益时代。

我们看日本的市场、中国台湾市场就知道在转型过程当中是个低收益时代,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什么地方有高收益,一定是股权才有。并购基金这种产品,实际上是跟固收最像的。所以我觉得这是目前一个言行之有效的产品,如果能有这样的一个金融产品,保险公司是愿意支持、愿意参与的。

三、星巴克并购进行时 给跨国企业的启发是什么?

第一财经 高 远

您的这些经验其实在是一个特别明显的标识,所以在市场当中目前很多的大的并购机会,有些人会默认你们一定会参与。比如说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星巴克的并购,因为这个标的跟你们过去做得非常成功的麦当劳并购其实结构很像,目前很关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您对这一标的的期待是什么?

信宸资本 信跃升

这个项目因为太大了,所以市场里大家都在看、都在参与。因为并购还在进行当中,也非常敏感,我也不好直接去讲进度。但是我觉得星巴克这个事情反映了三个趋势,一个趋势是跨国公司转变中国战略的趋势,疫情以后有段时间市场比较沉寂,因为全球的大环境不确定性比较高,在市场的左边是没有交易的。现在到了市场右边了,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标的,交易量开始出来了,星巴克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战略转型的并购正在发生,因为现在到市场右侧了,买方卖方都开始有积极性去做交易。反映到星巴克这个事情,反映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的转变。

外资面临的挑战,一个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加速竞争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并购麦当劳中国过程中就体会很深刻,中国的数字化生态跟海外数字化生态完全不一样,产品更新的速度,消费者变化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如果是海外一个公司总部在看中国市场时,会觉得总是跟他们想象中的情况不一样,他们的经验没办法复制。所以大多数外资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中国的经济进展,迭代太快,怎么跟上迭代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难度。

第二个难点就是,这些企业可能会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地缘政治的干扰。这两个难点在今天使得一些上市跨国公司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要找新的策略。新策略是什么?有可能是卖掉业务,但是大多数跨国公司如果卖掉中国市场业务在战略上是错误的。

第一、中国市场是创新的市场,离开中国市场你就看不到最新的创新,你要参与在创新市场里面。第二、中国市场太重要了,你觉得卖掉好像省心了,但是等过5年以后你可能非常后悔你是买不回来的。

所以跨国公司在做一个战略决策的时候,我们并购基金其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你们还有股份在手中,还有品牌使用费,能够继续分享中国市场增长的收益 ,但同时你不用承担远程决策的风险和难度,我们都知道遥控决策的风险还是有的。我们作为本土本地大股东,我们会按照中国市场的情况跟管理层合作,变得很有竞争力。其实这解决了第一个痛点,第二个痛点因为我是基金,对方仍有股份。

第一财经 高 远

保持开放的窗口。

信宸资本 信跃升

对,到时双方也就是价钱问题。如果它把业务卖给一个竞争对手的话,到时对方就不一定卖了。

我们好几年以前一直给人家讲这个故事,那会大家还不太信。但是现在看来,我们目前收购这些资产,特别是麦当劳中国这个案例证明了这一点,麦当劳全球他们觉得非常开心,而且现在中国的很多创新还被拿到全球去推广,既有中国市场的优势又避免了它原来一些问题。

四、并购交易为何要坚持小事看利益 大事看立场”?

第一财经 高 远

当下进行中的星巴克中国业务并购,竞争者应该蛮多吧?

信宸资本 信跃升

我们做PE,我说“小项目小事儿要看利益,大事看立场”,比如做一个小的交易,那钱多我就干,但是看大的交易,比如说当时我们收豪威,我们就要跟韦尔股份并购,其实韦尔给的条件并不是最好的。

为什么给韦尔股份并购?我们当时说如果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如果我们作为投资人,我们没有把这个公司交到正确的人手里,没有把它做大,心里是很愧疚的,因为那是国家的机会,不是我们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那个时候就是立场很重要,不是利益的问题,不一定是利益最大化,我们就要找到正确的团队把它做好,然后它就能够真的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韦尔股份现在变成了全中国半导体的领头羊,又带动了很多的半导体产业贡献非常大。

五、并购星巴克 联合体为何不可行?

第一财经 高 远

您刚才提到星巴克的并购可能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案例,可能因为是参与者比较多,比如说现在大家提到像高领、美团等都要进来,业内认为像您和您所在的机构是有非常多的并购成功案例,你们应该占有更多的一个比例等,未来是否可能会形成一个并购联合体的方式来实现对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并购?大家能够在利益当中达成共识吗?

信宸资本 信跃升

这个很难讲。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本身和麦当劳中国的项目也有相似之处,它是独特的一个资产,这种机会可能好多年出一个,所有机构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资产要去拿,但是大家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还有价格角度、结构你愿不愿意做?我觉得我们历史上也跟其他机构做过联合,但是这个事真是非常难说。

六、 中国供应链越发强大  商家特供品渠道或将发生质变

第一财经 高 远

无论是麦当劳还是星巴克,他们在中国的这些年伴随中国制造和中国产业链在逐步成熟的过程,所以最近像山姆这样的公司,它也有一些原本是给会员独特的一些供货的机制,已经是在被中国产业的同类型的产品所替代,在山姆买到和其他平台一样的商品,甚至是同类、同名产品,这种情况可能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也引发了很多的受众的讨论,您怎么看待这一趋势的到来?

信宸资本 信跃升

这个不是我最专长的,我也不是做零售业的,但是我观察了一下,有两个方面可以去考虑。一个是我们买的东西跟付的价钱有关系,所以产业链在中国是很重要的存在,进口商品可能会占有比例,而且永远有特色商品,但是这个比例不会很大。所以下一步竞争的重点就是,谁能够真的卖给中国人民好东西。消费者的观念也在改变,所以中国消费者下一步是说少买一点,好一点、贵一点。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胖东来,我还特意去跑到许昌去参观他们的店,它的商品是贵,但消费者排队买,当然这当中有网红效应。为什么贵大家还排队去买呢?是因为信任。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因为它真的品质好,最终让消费者信任,消费者会为信任买单。

胖东来的工资比别人高,成本比别人高,东西还都比别人好,品质要求高,还能赚钱,这背后的逻辑是消费者会为好东西付费。

七、分众遇见支付宝 在打造闭环上找到重要突破口

第一财经 高 远

您在12年前就投了分众传媒,最近看到分众传媒有个特别大的动作,跟支付宝有一个互动合作,其实引发了行业当中很多的讨论。有人甚至评论说这种情况和场景只能在中国市场发生,因为这两个环节的连接,分众传媒的电梯间广告和支付宝移动支付的场景的叠加,也只有在中国才可能会发生如此大的这种化学反应,您怎么来看待这个趋势?

信宸资本 信跃升

分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电梯广告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别人就没发现这个场景的机会,分众一直很独特。但是当时我记得分众最大的痛点就是没有回馈机制。

第一财经 高 远

它没有互动。

信宸资本 信跃升

对,它是不闭环的,不像互联网,我打开广告,一摁我就知道这广告有效没效,到底消费者是不是有效。第二就是消费者有冲动,说这个东西不错,要不要买,我还得线下再去店里买,忘了就不买了。

这个问题困扰了分众很多年。我觉得这一轮分众跟支付宝的合作可能是一个创新,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新。如果在分众的渠道看到一个商品广告,通过他们设置的互动机制,可以直接在支付宝上实现付款,就把闭路打通了,这对于分众来讲,在战略上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八、基孔肯雅热疫情催生公共PCO产业爆发 做强做大仍是正确路径

第一财经 高 远

基孔肯雅热疫情仍然在有些省份传播,你们投了一家公司叫特斯科,它在 PCO统一消杀领域,也迎来了一个增长机会,可以说疫情的出现也让它的应用场景被更多的人看到了。未来在公共场所的统一的消杀方面,是否有进入当地政府采购的可能?您怎么来看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同业竞争和抗药性是否是这一行业的不确定性?

信宸资本 信跃升

整个的公共消杀这块,实际上是疫情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认知度都提升了。所以怎么样能保证公共环境的安全,不是看着干净,是真的能够安全能够及时处理。我觉得将来这方面的需求会有很大的增长。我们现在环境已经很好了,空气、水、治理都有进步,但实际上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怎么实现公共安全,我觉得这个是很有前途的。

只是说市场还是从业者的规模都偏小,那么政府采购也不系统,所以可能还需要时间去发展。我觉得这一行业目前归根到底大家的规模都偏小,这个行业最关键是密度不够,大家成本都高,成本高卷到最后都不赚钱。其实合理的是把大家凑在一起,密度够了,给客户更低的价钱我也赚钱,所有服务都有这个特点。

具体到消杀这个技术方面,其实核心是药品,你有好的产品,怎么能够用到位用得好,更多是把服务做到位,这是非常细致的。你怎么能够保证都消杀到位,这在管理上是要求很高的。现在有很多科技应用,比如说 AI一些机器人也在尝试,能不能够把准确率和效率提升,这是一个蛮有趣的行业,我们可以观察看它怎么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述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摄像 赵力 李威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