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申请到18万元上海市生育补贴”的短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这类高额补贴并不普遍,也并不是提高生育意愿的关键。社保专家表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还需经济、时间、服务与文化多方协同推进。请听上海台记者汪宁的报道:
视频中一位网友晒出的截图中,一笔178888.8元的生育金清晰到账,她配文称:“生孩子政府真的发钱, 早上买纸尿裤的心疼现在荡然无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还没有生育的年轻人特别惊讶:
【是我外地的朋友跟我说,你们上海生个孩子有18万可以拿啊,我第一反应就是假新闻,后来才看到报道。】
记者从12393上海市医疗保障服务热线了解到,本市生育金由4500元生育医疗费补贴和生育生活津贴两部分组成。产妇生产前1年未变动单位且正常缴纳社保,将根据“单位上年度全职工月均工资÷30×产假天数”计算津贴金额。通过随申办申领,预审通过后10个工作内办结。
【单位的数据是通过每个月向税务部门申报,以往的情况是8月底税务会把信息给到医保。单位假设报的是1万多元,你生一个孩子顺产,那就是158天(产假),再去加上4500元,大概就是4万以上。】
有网友推算,发帖者单位月均工资超3万元,本人生的是双胞胎,要符合这样的情况,其实概率并不高。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新手妈妈,生育津贴最少的6.6万元,短期内缓解了一部分经济压力。
【我是1月3号申请的,1月7号就到账了,87000多元,还是能覆盖掉挺多开销的。】
【上海生小孩是没有进医保的,相当于自费生育的这部分钱抵扣掉,在有一些比较大的跟小孩相关的开销的时候不至于很紧巴巴的。】
但面对月嫂、奶粉、尿布等持续育儿支出和申城的高消费,这笔津贴还很有限,也不会因此就真正提高生育的意愿。男方陪产假过短、双职工家庭育儿困难等是更现实的痛点。
【假期挺关键的,不光是产假,还有父母都有的那种育儿假,这样会让我比较有养二胎的欲望。还有就是希望公立的托班可以更早一点上。】
【我觉得增加男性的陪产假能让爸爸育儿参与度更高一些,还有从政府层面提供一些可以给双职工父母在没有老人的帮助下可以更好照顾小孩的帮助。】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汶蓉认为,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生育补贴等经济刺激效果因群体而异,且缺乏可持续性。相较之下,严格落实育儿假等时间政策也很关键:
【托管也是很多年轻夫妇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忙,最没有办法解决照看孩子的问题,最好的还是离你住的地方越近才越有效,所以这是大城市的一个难点。对于生育女性劳动权益的保障,请假、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度,包括怎样看待生育前、生育后,女性的生产力的问题,包括成本的分摊。还有就是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父亲参与文化的培育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