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知名连锁餐厅西贝莜面村深陷“预制菜”的舆论漩涡,相关的话题更是多次冲上热搜。起因是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随后双方交锋持续发酵,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要起诉罗永浩,后者则发布了10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详情来听报道。
这场风波的起源是9月10号这天,罗永浩发文称和同事在西贝吃饭后,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没有一个是滚烫的,全是温的,
【我去餐馆花了这么多钱就都吃了新鲜的,结果你弄一个预制菜,算什么。】
这番言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反响,关于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的热议随之升温。
9月11日,事件进一步升级。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发布10万元悬赏公告,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悬赏公告发布会后不久,就有一位博主发布了一张疑似西贝中央厨房成品的包装袋照片,产品类型为熟肉制品,非即食,并注明非直接提供消费者。罗永浩表示,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希望整个事件能对中国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做出一些实际的贡献。
对于罗永浩的炮轰,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做出了强硬回应,称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罗永浩一行人在进餐当场对服务员反馈餐食挺好,且结账的时候累积了会员积分,而事后却发布这种言论,西贝将就此事起诉罗永浩,
【一定会啊,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
针对罗永浩吐槽西贝价格贵的问题,贾国龙在回应中也驳斥了这一说法,
【830,15道菜真不贵,我也是个消费者,咱们凭良心说,我可以把对的近五年的账你们随便到我们财务查。】
此外,为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值不值,西贝还宣布从9月12日起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即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消费者可以任意点选,
【你就任意点,任意点,然后你品尝,不好吃不要钱就可以退,也可以去到厨房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工艺。】
针对这场预制菜风波,西北客服也紧急回应称,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油面是现场手搓的,蔬菜也是现场炒制,
【90%的菜都不是预制菜。因为我们那个明厨亮灶,你可以看得到的,是我们现场煎炒烹炸,都是现场做的,像馒头、杂粮那些,他为了统一标准,我们都是在统一的工厂做好的,它属于半成品。】
然而12号上午罗永浩再次在媒体发文回击,并引用中国餐饮连锁经营协会2023年的发文称,包括西贝在内的多家餐厅,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
西贝方面也再度发文称罗永浩指责不实。并公布所涉13菜品在门店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那么西贝声称采用中央厨房处理的菜品究竟算预制菜吗?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表示
【目前看到他这个十几种菜里边,假如他要现制的话,都是可以现制的。只有一个东西叫黄米凉糕,可能他要花一两天的时间来预制知。但是根据国家的这个通知,它属于主食,也不属于预制菜。】
厉教授同时提醒公众要理性看待这一事件:
【作为一个消费者也好,你完全可以对这家餐饮店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菜肴进行一些点评。但是提醒一个,就是说我们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无论中央厨房也好,或者哪个餐饮店也好,它里边的制作过程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他们本身的一个企业标准,专业部门的监管,它自己的一个法律意识,有一个规范化的操作。假如说里面某些员工违规操作,或者违反相应的食品安全的规定,这种情况不能百分之百打保票的。但这种行为也好,他们所产生的后果也好,我们不能因此牵涉到整个预制菜这个业态的问题,这是两码事。】
那么,究竟什么是预制菜?当前预制菜的国家标准是什么?去年的三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就印发了相关的通知,对于预制菜的定义、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等问题做了解读。通知明确指出,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比如说像腌制、炒、炸、烤等制成的,不添加防腐剂,加热或熟制之后方可使用的预包装菜肴。而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盖浇饭、馒头、面包、汉堡等主食类产品都不属于预制菜。通知还特别指出,不少连锁餐饮企业都采用中央厨房,由中央厨房统一的制作,分发到各门店的半成品或菜肴,也不算是预制菜。
事实上预制菜诞生起就争议不断,但是数据显示预制菜应用的范围是越来越广,应用的频次也是越来越高。截止到去年底,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850亿元,预计今年将会突破6000亿元。尽管预制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大多数餐馆不会主动张贴预制菜的相关公示或标语。这种"难以启齿"现象背后存在多重原因:一方面,消费者普遍认为预制菜的口感不如现做菜品,担心明示后会影响销售额;另一方面,预制菜的原料来源、加工运输是否合规、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缺失,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普遍担忧。
针对预制菜使用如何更加规范透明的问题,厉曙光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社会的这个舆论关注,好像有点把那个意识上给妖魔化了,我认为大可不必。这个业态还在一个成长发展过程中。实际上现在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个保鲜,怎么让我们吃上去这个口感像新鲜的一样,第二个是营养,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措施,把营养成分为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三就是安全、包装材料,烹饪过程中怎么保证它的安全。这些我想还是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不断的加以纠正,加以完善,这才能最后达到一个国家标准。】
以上由第一财经AI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