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财经60分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智能驾驶将迎最严监管:手离方向盘30分钟禁用功能

第一财经2025-09-18 18:44:30

责编:卢晴

【】9月17日,《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为飞速发展的辅助驾驶技术套上“安全缰绳”。业内表示,这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再次筑牢安全底线。具体情况来听第一财经广播崔琦的介绍。

 

这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基线,要求系统只能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激活,针对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标准设置了人机交互、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等全方位安全技术要求,构建了三重安全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法旺表示,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不同于自动驾驶系统,这次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是将国际法规与中国复杂场景紧密衔接,充分考虑了不同产品形态和技术路线,其中明确要求驾驶员必须先培训才能使用系统,加强系统运行数据记录,进一步防止功能被误用滥用,是支撑产业规范发展的关键一步。】

 

此前尽管相关部门一再强调“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但用户不规范使用甚至完全脱手的情况仍屡见不鲜。新标准直击这一痛点,通过技术手段强制约束驾驶员行为。

具体措施包括:在车辆每次上电/点火后,应至少通过生物识别和账号登录中的一种方式确认驾驶员是否完成系统的使用培训,以及在确保驾驶员已完成培训并理解使用说明后,才允许进入激活状态。标准还要求,系统具备手部脱离检测以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一旦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脱离视线,脱离系统应发出提示以及报警,并在警告无效后禁用至少30分钟。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5.99万辆,同比增长21.31%,渗透率升至62.58%。这组数据表明,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从高端配置变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以前虽说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帮忙,但不同车企的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参差不齐,有些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在今年3月29日“小米SU7爆燃事故”后,智能驾驶的安全和企业是否夸大宣传话题被推向了舆论顶峰。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从操作层面显著提升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极大加强了对消费者安全的保障。

 

从车企角度看,新国标的出台就像给智能驾驶的内卷按下了暂停键。近年来,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激烈,车企为了突出自己的差异化,在宣传上大做文章。有主机厂人士就坦言,这是汽车同质化下的无奈之举,硬件层面差异化难,只能在智能驾驶领域找突破,可这么一来市场就乱套了。而这次标准的制定明确了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车企要凭真本事,靠工程实力说话,为企业研发和产品认证提供了明确依据,再也无法靠夸大宣传博眼球,必须把精力都放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上,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无疑是好事。

 

此外,随着L2级辅助驾驶日益普及甚至成为购车刚需,L3级自动驾驶也已呼之欲出。如何确保事后有据可查成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重点之一。征求意见稿提出,系统必须配备组合驾驶辅助数据记录系统(DSSGDA),并且数据应存储在车端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能存储的时间戳事件次数不应少于2500次等。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指出,DSSGDA类似于汽车的“黑匣子”,实时记录驾驶过程的关键数据。不仅有助于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清晰、高效地责任认定,也为后续可能存在的产品安全隐患召回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依据。

 

 

从行业发展来看,统一的安全标准能消除市场乱象,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知名自媒体品牌几何财经评论认为,这是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定规矩、划底线。

【过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车企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性能差距大,有的车企靠低价低质产品抢占市场,搅乱了市场秩序。现在有了标准,就有了统一的衡量尺度,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注重产品安全和质量的车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标准的实施还能推动技术进步。车企为了满足更高的安全要求,会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提升测试验证能力,建立更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这也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