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财经60分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多地叫停网约车"一口价"引热议,低价竞争下司机乘客双输困局如何破解?

第一财经2025-10-16 18:55:37

责编:卢晴

【】近年来,网约车"空调大战"屡次登上热搜,不少乘客反映,在乘坐"一口价"网约车时遭遇空调另收费的窘境,而司机则抱怨"一口价"订单利润微薄。这种看似简单的服务纠纷,实则暴露出网约车行业无序低价竞争的深层矛盾。为此,部分城市已叫停网约车"一口价"。那么矛盾的症结究竟何在?乘客和司机权益又该如何平衡?

 

所谓"一口价"订单,是指乘客在设定目的地后,网约车平台根据预估里程、时长及预期路况等给出的固定价格,之后无论实际路况如何,乘客均按此固定价格付费。据某网约车平台负责人透露,"一口价"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部分司机利用信息不对称绕路、乱收费等痛点,保障消费者权益。而如今"一口价"却变质为低价竞争的主要方式。当"一口价"低于正常打车费用时,消费者自然倾向选择更便宜的"一口价"订单,导致这类订单占比不断攀升。这也引发很多司机的不满。

【一口价就是不能开空调,因为太便宜了,我们要亏本。】

 

还有司机无奈地表示,"一口价"订单大多集中在非高峰时段,如果遇上堵车,就根本没有利润可言。但由于平台设定了"每日接够多少单才能拿奖励"等机制,尽管心有不满,不少司机却不得不被动参与。如果司机经常拒绝此类派单,其此后拿到的单量会显著下降。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约车司机频繁吐槽"一口价"模式 导致其多劳而并没有多得,订单量和工作时长增多而收入却原地踏步,甚至还有所下降。

【因为我的服务分低,你不接一口价(就)没有单,你要等很长很长时间,加这个一口价,它(平台)派单比较多一点。】

 

从司机的反应来看,这种薄利多销的"一口价"模式,其实是平台将经营成本转嫁给司机的一种方式。虽然平台称推行"特惠价""一口价"等接单模式,是为了错峰调控打车客流,但实际上是平台通过压缩司机每单利润空间,来帮自己抢占市场份额,平台则无需自掏腰包补贴。

从乘客端来看,价格便宜了看似是受益,实则却遭遇服务缩水。司机为了弥补收入损失,普遍都会采取"三不政策",也就是不开空调、不主动帮忙搬行李、不绕路接送。有网约车平台数据显示,一口价订单的投诉量是普通订单的2.3倍。

而司机之所以降低服务确实是因为无利可图。 举例来说,某平台司机显示接驾3.1公里+行程2.8公里的订单,一口价4.83元,折合司机实际收入仅0.81元公里。

另有数据显示,成都网约车司机获取500元流水的时间,已经从2020年的10小时,增加到2024年的15小时。当油费、车损、保险等刚性支出吞噬大部分收入时,司机们要么咬牙接单,要么把怒火倾泻给乘客。

 

那么如果取消一口价,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会有哪些影响?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傅蔚冈分析指出。

【目前中国网约车的定价机制主要是由市场调节,比如说平台公司自主制定运价结构,包括起步价、里程时长、远途动态定价,并不存在一个恶意压价,在定价过程当中,它可能会考虑一些比如说成本的供需关系,市场竞争以及战略目标。对驾驶员来说,最直观的可能是收入趋向于稳定和合理,因为一口价它不考虑堵车的情况,单位时间的收入会大幅度下降。如果说停止这类订单,那么司机的收入将重新与实际里程和时间挂钩,体现了多劳多得,但是这也并不一定,消费者出行成本可能会上升,可能就会带来订单数量会下降,所以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说你叫停了一口价或者特惠单,就会给驾驶员带来收入增加】

 

有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司乘矛盾,首先需对网约车运价及平台抽成比例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网约车平台对司机和乘客两端采取不同计价方式,并通过价格和补贴机制调节供需,这个计价的差值被称为"抽成"或"服务费",涵盖平台为维持交易撮合、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所收取的费用。

好在基于整治行业低价竞争乱象的背景,近日多家网约车已宣布将最高抽成降低至27%。但各地、各平台的机制不统一,要维持网约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转变监管思路。傅蔚冈认为。

【很多人说要什么透明啊,价格形成机制啊,什么要抽成上限啊,什么社会保障和权益,我觉得这些都对,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个收入的获得是需要有很多人来乘坐,现在的一个问题是说短时间内,网约车的供给越来越多,乘车的人越来越少,那么这个时候价格就会必然往下走。总的收入还是会发生变化的。我觉得比如说提供权益,比如说要规定司机你不得超额是吧,这是呃监管在这个方面能做的。】

 

目前多地出手严管"一口价"订单是治理行业乱象的第一步,但要实现标本兼治,还需建立更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更完善的行业规范,让网约车行业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以上由第一财经广播AI数字人播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