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财经60分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鹏机器人"太像人"引热议!何小鹏一镜到底揭秘内部构造,市值瞬间飙升5.76%

第一财经2025-11-06 18:32:21

责编:卢晴

【】11月5日,在2025小鹏科技日上,小鹏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走猫步惊艳亮相,但也正是因为“太像人”,评论区瞬间炸锅,不少网友甚至调侃:“里面是不是藏了真人?”相关话题也迅速登上热搜。为回应公众好奇,今天,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亲自发布"一镜到底"视频,通过展示机器人内部构造的方式回应外界质疑,将这场关于人形机器人技术边界的讨论推向高潮。具体情况来听第一财经广播崔琦的介绍。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布的视频,直接以一镜到底的方式,再次还原机器人走猫步全过程,并让机器人团队拉开背后拉链,全方位展示内部构造:从背部的晶格肌肉与控制器、肩膀的运输固定器,到耳朵位置的麦克风阵列、手部谐波关节……逐一揭秘。

【你看皮肤下面是肌肉,如果你觉得这个肉里面还有人,那你看看这只手,这只手绝对是非常小的,谐波关节在里面,这不会是一个人,说这里有耳朵的人,你看这里有一个凹陷,在左右都有两组麦克风阵列,它就像人的耳朵一样是解决听觉问题的。所以它是像人体设计,但是你一摸就知道了,这是一个麦克风阵列。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你看这个肩膀,肩膀在这里是有两个我们的为了运输的固定器】

 

揭秘视频发布后,市场反应迅速。小鹏汽车港股盘中最高拉升5.76%,报92.80港元。

 

那么,大家为何看到跟真人如此相像的机器人,反应会这么大?财经自媒体博主探长认为,这可能是触碰到了人类心理的一个禁区。

【这个禁区在心理学上有个名字叫“恐怖谷”。简单说就是当一个东西长得特别吓人,但又让你感觉到他不是人的时候,你心里会咯噔一下。你看工厂里的机械臂我们不怕,一个方脑袋的机器人,我们甚至觉得可爱,但小鹏这个他给你穿上了仿生皮肤,做了柔和的线条,他想变得亲切,想消除机器的冰冷感,但这一下坏了,他处在那个像人又非人的诡异地带。】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或类人机器人,指具有人的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具有拟人的肢体、运动与作业技能,以及感知、学习和认知能力。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材料科学和电机控制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成为全球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前沿方向之一。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3.39亿元,2030年更有望达到642.22亿元。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的活跃度尤为突出。数据显示,仅2025年1-8月,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就达127起,总金额达到364.36亿元,已远超2024年全年总和。资本的热捧推动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快速发展,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成为投资热点。美团、京东、宁德时代等产业巨头也纷纷通过战略投资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加速推动能源系统、AI决策、硬件驱动等关键技术突破。

 

目前,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工业制造领域已率先部署人形机器人承担高危或重复性工作,服务场景渗透加速。北大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国庆认为,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从“单点智能”走向“全身智能”。并且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产能的持续提升,机器人也将从单点浅层应用走向全面深入应用,不断织密扩张,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刚需“助手”。

【我们c端应用,家庭服务场景,包括养老、康复、家政、情感维护万亿级赛道。其实看重的是toC端这一块一个万亿量级赛道,人形机器管家将来会出现在越来越多家庭】

 

尽管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从成本结构来看,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的成本合计占比超70%。高昂的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广泛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核心零部件如高精度减速器、编码器等仍部分依赖进口;产学研资源还需要更好整合;整个产业生态也亟待完善。这些都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财经自媒体博主探长表示,这机器人未来10年大概率进不了家庭生活,关键是两道坎没过去

【一是价格,现在这配置卖10万以下根本不赚钱,普通家庭谁愿意花大价钱买个摆设。二是法规,机器人走进家门碰着老人孩子算谁的?隐私泄露了咋整?这些都没说清楚,谁敢放心用。所以别盼着他能帮你拖地做饭了,短期之内,他顶多在商场门店当一个导览员,想走进寻常百姓家,早着呢】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