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一哥”已经连跌5年了!
2024年2月5日上证指数探底2635点,那一天,迈瑞医疗的收盘价是273.85元(前复权价),11月5日上证指数收盘4007点,迈瑞医疗的收盘价是206.35元。这样的反差让其中的10万股东胸闷不已!
过去30年,医疗器械行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这其中,迈瑞医疗是佼佼者,公司高端医疗设备在全球市场获得声誉。2018年,迈瑞医疗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募资额接近60亿元,创下当年创业板最大IPO纪录。2021年巅峰时期,迈瑞医疗市值5800亿元,如今跌没了3000多亿元,只有2500亿元。
为何股价持续下跌?
医疗器械,是一个占天时、得地利、有人和的行业。国家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到了新阶段,这就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天时;国产替代的背景,医疗新基建的上马,这就是行业的地利;老龄化社会出现,医疗意识加强,这就是行业的人和。三者加在一起,造就了曾经的蓝海市场,造就了曾经的“黄金十年”,也造就了迈瑞医疗这样的本土龙头。
但是近两年,由于国内业务持续承压、集采降价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迈瑞医疗的营收净利由增长降速转为下滑。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26亿元,同比增长5.14%;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仅增长0.74%,相较于前几年超10%甚至超20%的增速,显著降低。虽然公司国际业务有所增长,但因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减少,以及医疗设备更新项目使得常规招标延误等因素,公司国内业务同比下降5.10%。
进入2025年,公司营收净利更是双双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营业收入258.34亿元,同比下降12.38%;归母净利润75.70亿元,同比下降28.83%。
在国内业务持续承压、频繁收购导致商誉大增的背景下,近期,迈瑞医疗选择赴港上市。业内人士表示,后续其能否顺利赴港上市,以及上市后国际业务的实际增长能否有效对冲国内市场的压力,还有待观察。
当前的A股市场,资金热情正高度聚焦于以半导体、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这些板块故事宏大、想象空间广阔,吸引了市场绝大部分的流动性。相比之下,迈瑞医疗这类曾经的“白马股”,其商业模式和增长叙事在当下显得“不够性感”,在结构性牛市中不幸成为了被资金暂时遗忘乃至抛售的角落,导致了其股价在指数上涨的狂欢中独自承压。
迈瑞医疗的困境,是中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风格切换下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没有永恒的“白马”,只有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预期。它的故事提醒每一位投资者:在追逐赛道和风口的同时,必须深度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和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