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经济论坛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科技发展与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有效增长

第一财经2025-11-07 13:45:05

责编:许姗姗

116日,在由商务部主办、第一财经承办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振消费:世界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分论坛上,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以科技发展与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有效增长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相信“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呈现更高收入水平、更平衡的总需求结构。他认为通过适度短期消费刺激措施加速经济转型不失为明智之举,但要保持耐心。中美在AI领域的技术能力接近持平,两国仍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复苏,预计“十五五”期间将见证资管规模的巨大增长,而由科技创新驱动长期增长也基本确定。他强调重塑投资者信心、更高消费水平和更合理投资率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十五五”时期均衡经济结构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而关税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次要因素,与之相比,避免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稳定信心与恢复动能,则更加重要。

(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

迈克尔·斯宾塞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迈克尔·斯宾塞:相信“十五五”期间

中国经济将呈现更高收入水平、更平衡的总需求结构

中国正随着收入水平快速提升而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部分地区已进入高收入国家状态。多国经验表明,服务业规模将持续扩大并逐步成为经济主导力量,这几乎适用于所有发达经济体。中国正在接近这一发展阶段。

展望未来,我认为收入增长和宏观层面的动能将来自房地产领域及相关金融问题的再平衡。我相信这必将纳入“十五五”规划——将以稳健步伐推动总需求逐步从投资端向消费端转移,这必然伴随着收入分配格局的相应调整。

与此同时,经济供给侧也将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这对于能力出众的中国决策层而言并非难事。他们深谙此事不可一蹴而就,始终擅长作长远规划。我相信五年后的中国经济将呈现更高收入水平、更平衡的总需求结构——政府投资、居民部门与消费之间将达成更优化的平衡。最终,随着经济动能复苏,国有企业与私营部门的投资都将回升——因为投资回报率将会提升。我认为决策层将规划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这条路径切实可行,但可能需要两到四年时间,大概率会贯穿“十五五”规划的主要阶段。

迈克尔·斯宾塞:保持耐心

通过适度短期消费刺激措施加速经济转型不失为明智之举

我认为首要条件是保持耐心。切勿试图一朝解决问题——我相信中国决策层对此已有充分认知。这是他们熟稔的领域。接下来需要采取措施,鼓励供给侧结构转型:推动经济从桥梁、铁路、公路建设转向增加服务供给,这将深刻改变民众的生活模式、职业轨迹与工作方式。

当前政策制定者面对的挑战在于:需要设计具有过渡性的需求侧政策,为经济转型提供缓冲,从而顺利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国内服务与居民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变。我认为通过适度短期消费刺激措施来加速转型进程,或许不失为明智之举。在人们适应这些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配套的支持体系。这与人工智能逐渐成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时,家庭所需获得的转型支持具有相似性——当这项强大工具在更多领域频繁应用时,就业形态将发生变革,相应的支持机制不可或缺。

借鉴历史经验与当下趋势可见,这些技术正在催生大量新兴业态,比如字节跳动和Whatnot等,在西方也有YouTube等平台。它们在娱乐、社交媒体等领域创造了非凡的新形态。更重要的是,这类技术转型具有双重性,在带来颠覆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新动能——它们能加速知识迭代进程,催生创新成果,最终产生大量新兴业态。这种颠覆性确实与转型过程密切相关。

如此大规模的变革很难在短期内完全协调推进,难免会使部分群体受到冲击——比如因职业变迁遭遇困境,面临岗位缩减或职能削弱等。但核心问题在于,全球科学将迎来全面加速发展,涵盖生物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气象预报等诸多领域。在经济层面,若能保持耐心,我们很可能将见证生产力的大幅跃升——这最终将奠定长期发展与繁荣的基石。

迈克尔·斯宾塞:中美在AI领域的技术能力接近持平

两国仍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技术能力已接近持平。两国仍是该领域(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我预期这一态势将持续下去。

以医疗健康为例,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扩大民众医疗选择权都是优先事项。人工智能将对医疗保健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初级诊疗诊断,还是辅助医护人员工作。具体而言,现有版本的生成式AI已能完成各类文书初稿的撰写。医生平均需要花费35%的工作时间(据某些估算)书写医疗记录,而这些报告至关重要。AI完成初稿撰写,可以节省这35 %中80%的时间,让医生能更专注于病患照护——这本是他们从医的初心。这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这一服务业实现量与质的双重升级。类似变革将出现在经济各领域。虽然具体形式各异,但法律服务、客户服务、创新零售模式等领域都将见证AI创造全新的服务体验与实现方式。

尽管全貌尚未清晰,但已有足够迹象表明这是发展的方向,这将是一场长期的变革。它必将助力构建更完善的服务经济体系,加速我们先前讨论的转型进程。

随着消费者财富增长,他们所需及所盼的金融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他们需要资产管理服务,将减少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转而关注更广泛的投资机会。对保险的需求也会增加。对于不在城市中心高密度服务区的人口,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能力,通过传统渠道无法实现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

迈克尔·斯宾塞: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复苏 预计“十五五”期间

将见证资管规模的巨大增长 由科技创新驱动长期增长基本确定

我认为,所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增强居民部门的信心。资本市场已经复苏。而在今年之前,其表现略显低迷。因此目前的回暖某种程度上是向常态回归。但从长远来看,以先进科学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部门将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许多领域显然已处于或接近全球前沿,在电池、电动汽车等绿色技术领域更是明显领先。

我相信,由这些强大技术工具驱动的长期增长动力基本上是确定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在于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实现更均衡的发展格局。即将发生的重大变革在于资本市场本身的扩张——包括规模体量与功能范畴。

我预计未来几年将见证资产管理规模的巨大增长。中国现已拥有活跃的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群体,它们将持续壮大,为那些突出且至关重要的创业活动提供融资支持。中国的地方政府融资与债券市场也可能随之发生变革。这是多维度的转型,但本质上是向一个拥有更多元服务主体,整个生态中将涌现出更多类型的市场参与者。其中部分新参与者将依托新技术赋能,提供极具竞争力且新颖的金融服务选项。

迈克尔·斯宾塞:重塑投资者信心

更高消费水平和更合理投资率是中国“十五五”时期均衡经济结构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

在我看来,恢复增长动能意味着要重塑居民部门与私营企业投资者的信心。这需要实施一些过渡性措施来明确发展方向,同时清晰界定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及国有企业的相对角色。我确信这些要点早已是中国决策者的共识,它们确实是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情况相对特殊。政府掌控的经济资产占比高于多数经济体——这既是过去投资率持续偏高(远超其他国家水平)、消费占比相对较低的原因,而高投资率是创造超常规经济增长速度的要素之一。这种增长路径本身无可指摘,但当前已发展到新阶段,均衡的经济结构需要更高消费水平和更合理投资率。这正是他们在转型进程中关注的核心焦点。

迈克尔·斯宾塞:关税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次要因素

避免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 稳定信心与恢复动能更重要

坦率地说,全球经济确实面临问题:分裂力量涌动,地缘政治紧张等。但就恢复中国经济动能而言,这些因素尚属次要。中国已是制造业强国,出口表现稳健,这一优势不会消失,但亦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若存在总需求缺口——目前确实存在——无法依靠中国已占据的出口市场份额来填补。这个缺口必须通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来弥补。我相信中国决策层对此已有充分认识。

中国出口规模虽大,但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壮大,出口占GDP比重将逐步下降。须知中国是巨型经济体,即便在贸易部门,大部分产出也将服务于国内市场。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大国亦是如此。在我看来,关税问题相对次要。虽需认真对待,各国政府也需努力理顺双边关系,但从经济视角看,其影响属于次要层面。

换言之,房地产及其关联金融领域的稳定、信心与动能的恢复,其重要性远超过关税带来的任何影响。应尽可能避免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因为这种损伤极难修复。若问题集中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政府尚有多种方式可给予支持。但居民部门遍布整个经济体系,情况则截然不同。很难通过干预手段立刻消除居民部门承受的全部损失。最务实的方法是从源头预防危机发生。

以新冠疫情为例,当时众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无数家庭因失业冲击而面临资产负债表恶化风险。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及时介入,动用国家或主权财政能力吸收这些冲击,使企业和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保持相对健康。这套机制确实行之有效。但一旦损伤既成事实,修复难度将大大增加。这正是为何我认为当前局势需要保持一定耐心。非常感谢您的邀请。

 

(以上为迈克尔·斯宾塞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振消费:世界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分论坛上的发言节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近期播出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

项目制作人:

傅 娆

编 导:

许 姗 姗

王 瑞

詹 凌 览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