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财经60分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马士基落户临港,全球海运少不了上海

第一财经2025-11-21 19:06:05

责编:张铭

全球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选择再度加码投资中国。昨天,马士基综合物流旗舰仓在临港新片区正式开业,这是马士基在华最大仓储投资项目,也是马士基在上海布下的一颗“超级棋子”。同样在临港,今晨(21号)又有一艘滚装船停靠码头,准备接运1400辆新能源车出口国外。在全球海运市场风云变幻之际,太平洋西岸的上海港依然是船舶云集,桅杆林立,各种软硬件建设如火如荼。为什么上海港能够有抵御风浪的韧性,为什么全球海运版图缺少不了上海?请请听上海台记者赵宏辉、车润宇的报道:

 

站在马士基临港旗舰仓最高处遥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东海大桥以及连接它的洋山深水港区,这里距离港区仅40分钟左右车程。记者在全自动智能库中看到,这里基本处于无人化运作状态。马士基自动化旗舰仓负责人胡尚嗣说。

【当我们货物到了之后,通过系统自动触发入库任务,一小时可以处理高达222个托盘每小时,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的干预,非常精准和高效。支持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马士基此次落地的综合物流旗舰仓,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马士基临港综合物流旗舰仓总经理林森说,这是马士基集团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自己买地、自己设计、自己建设、自己运营的投资项目。

【我们目前在试运行阶段,已经有7个客户在我们旗舰仓里运营。对于中国来说,以往的模式,更多的是把货物直接发往海外,在海外建立海外仓。如果把这些库存放到我们原产地,它有一个更好的灵活性,可以供应多国市场,同时的话,可以进仓就享受保税的退税政策。】

 

【仓库背景声】

航运巨头马士基的这一落子,看中的正是上海港的“硬核实力”。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5年蝉联全球首位。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港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4607万标准箱,全年有望再创新高。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说。

【通过这个旗舰舱,客户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存放他们进口到中国的货物,也可以在这个仓库中转,再出口到全球其他地方。上海港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国际航运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尽管当下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但我们认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仍会持续加强。】

 

数字化同样是上海港正在积极修炼的“内功”。就在昨天(20日),临港新片区启动了国际航运数字船供平台,实现燃料加注全流程作业单证电子化和船供订单“一键申报”、加注作业“一口受理”,有效降低供油船空驶率30%以上。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保处副处长黄跃说,通过打通数据流通的“任督二脉”,有望进一步提升港口的服务能级。

【我们现在帮企业搭建跟监管部门的平台,让他们的数据能够联通,适应国际航运业的发展。未来肯定能助力更多中国企业,通过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承接更多国际业务。】

 

今年10月,全球航运界大咖们一年一度的聚会在上海北外滩举办。长期以来,全球航运缺少一个相对固定、开放包容、深度交流的非营利性高峰论坛。这个论坛在五年前落户到上海,说明国际航运界已经早早承认了上海在国际航运版图中的地位和禀赋;而今年的嘉宾在会议期间参访时,更是发现上海相比其他航运港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上海几乎拥有了国际航运所有的资源要素,从造船厂到港口,从航运公司到金融机构,从仲裁服务到科研教育,如此完整的生态,在伦敦看不到,在新加坡也看不到。

软硬兼备的上海港成为全球海运版图缺少不了的主角。今天(21)凌晨1点,外贸滚装船“长达隆”轮缓缓靠泊在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临港港区,1400辆包括特斯拉、奇瑞、领跑在内的新能源车首尾相接整齐排列,等待驶入船舱内,前往海外。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临港码头运营部计划调度科经理龚亮告诉记者,这里24小时全天候作业,平均每天有4000多辆国产汽车从这里出发,驶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是天天忙得一塌糊涂。今年外贸出口持续发力,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还比较认可,相对来说出口量还比较大。10月份刚出炉的数据外贸出口超7万辆,就临港。新能源车占7成左右。】

让全世界的货物都流动起来。背靠着强劲的中国经济发展引擎,坐拥世界级航运枢纽的完善产业链,上海港正成为国际航运界开放合作健康发展生态的重要贡献者和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