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号,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正式满三年,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目前已超过300只,规模迈过150亿元大关。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居民参与度快速提升之际,其带动的养老金融市场变化与银发经济增量,正在为金融业乃至整个养老产业链重塑格局。来听第一财经广播谭帅的报道: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实施。至今已落地三年整。
三年来,不管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数还是相关理财产品的数量都完成了一场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国推广的“自我进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已达7279万人;产品方面,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信息,截至今年11月24日,共有个人养老金保险类产品43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类产品37只,个人养老金基金类产品305只,个人养老金储蓄类产品466只。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高级经济师 陈伟华分析,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居民养老意识主要集中在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与第二支柱的企业/职业年金。但过去三年,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产品体系逐步丰富、税收激励增强,第三支柱开始成为城市中产群体的新增选择: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一个框架已经基本建成就是三大支柱。对于个人而言,个人养老金制度它是除了基本养老金跟企业年金之外的新的养老的收入来源,它的缴费完全来源于个人,产品的形式是市场上经过备案后的各种金融产品,政府予以一个税收的优惠,而最终的产品的收益取决于市场,风险也是由个人承担的,从而看出它是一种政府支持,市场运营,个人负责的一个补充型养老金。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各类养老金,我们可以提高自己退休以后,退休养老金的一个替代率。】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收益情况无疑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以备受瞩目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为例,去年的数据显示,有七成产品的结算利率维持在3%以上,多款在售产品的结算利率甚至突破4%的门槛。根据各险企公布的数据,其稳健账户结算利率多在2.5%—4.07%的区间内波动,而进取账户则分布在2%—4.12%的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三年来,相关产品货架又迎来进一步扩充。近期,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式被扩充至个人养老金产品池,未来将形成保险、理财、基金、储蓄、国债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格局。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分析,此举将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产品,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对投资者而言,储蓄国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欢迎,把它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池,将让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增强投资者进行个人养老金投资的积极性;对养老保险体系而言,持续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产品供给,将更好地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人群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各种养老金制度的覆盖面和吸引力,从而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随着低利率环境下金融资产增值放缓,叠加人口长寿化带来的养老资金需求持续扩大,我国居民养老投资正从传统单一储蓄模式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型。中信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5)》显示,近年来居民养老规划意识总体增强,而且行动意愿更为积极,受访者普遍认为37岁左右是启动养老规划的较好时点。如何通过个人养老金制度做好个人的养老规划?陈伟华建议从三方面考量: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人养老金产品当中的一个特征跟风险,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风险喜好的产品;第二点你就是要实事求是的,认认真真的,进行自己的一个风险承受能力的一个测评;第三个就是说我们要规划好各类养老金的一个投资策略,进行综合的平衡配置,积极配置一些个人养老金的储蓄产品,国债产品,这些产品相对来说风险比较低,政策是没有风险的,适当配置一些各类养老金理财产品,谨慎配置一些个人养老金的一个指数,基金产品三个层次,这样可以分散风险,优化的收益,形成一个稳健、平衡、进取三位一体的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