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香港消防处28日凌晨表示,当天凌晨已完成灭火程序,后续将搜索所有房屋确保无其他被困人员。截至28日清晨5时30分左右,总台记者了解到,现场已没有火光。本次火势之猛、蔓延之快、波及之广,牵动无数人的心。尽管救援规模庞大,但在宏福苑32层高的住宅楼前,物理条件限制仍是救援最大掣肘。香港消防处官网显示,现役主力的“旋转台钢梯车”作业高度56米,约18层楼高。而宏福苑楼高32层,高度超90米。香港消防处副处长陈庆勇表示,由于外部设备难以从高空压制火势,消防员不得不采取“一层一层推进”的战术,依靠人力背负装备进入大厦内部进行灌救。那么,为何不派无人机群进行高空灭火?社媒上开始出现不少质疑声。对此,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回应,特区政府已寻求内地支援,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及深圳市消防支队借出了“8架配备热成像功能的勘察无人机”及“2架能提供长期供电的系留无人机”。上述设备核心功能是“加强火灾现场勘察”,而非直接参与“投弹”或“喷水”灭火。业内人士也指出,火势一旦蔓延会产生剧烈的热对流。在这种极端气象条件下,大多数现有无人机的功率和抗风等级难以保持飞行姿态的稳定,无法进行精准灭火作业。专家建议,未来国家层面应加强工业级消防无人机的规划布局,全面提升抗湍流设计、智能避障、灭火弹技术、集群作业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