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了《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袁满,解读中国宏观政策的力度变化。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增量政策所实现的广义财政赤字规模明显扩大或能为市场撬动更多增量信贷资金。她认为,央行释放“择机”降准降息信号,国内外形势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人民币汇率稳定要坚决防范超调风险。消费刺激政策逻辑清晰,形成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
本期《总编看两会》节目邀请到和讯网总编辑汪雷 ,深入讨论2025年两会中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汪雷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质生产力在大国博弈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在科技关键领域需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他建议关注报告中科技与商业深度融合,加快商业化进程,对此报告首次提出耐心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同时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另一方面,政府推动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也有助于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参与中国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一直是两会的核心热议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科技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的商业化进程,具身智能等领域再次引发热议。对此,和讯网总编辑汪雷表示,人工智能是硅基大脑的话,具身智能就是硅基生命的躯壳,期待机器人在不久将来走入寻常百姓家。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5%的经济增长目标。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5%的目标一方面处于中国自身经济增长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外部环境需求。虽然需要奋斗,但政府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积极信号。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其中特别强调了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是为一个非常鲜明的政策信号。对此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认为,促消费的前提其实是民生,首先要在社会保障方面增加居民安全感,提振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居民才敢消费、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