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应持续加强与东盟合作

第一财经 2018-10-25 18:38:50

作者:宋易康    责编:于舰

《报告》认为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成功转型为发达经济体绝非易事,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邻国经济联系不断密切,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 AMRO)撰写的《“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经验、展望及对东盟的影响”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最近二十年的改革,中国的政策目标已经从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向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以及宏观经济金融稳定。

《报告》指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收益大幅提升。 此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过去四十年不断深化发展,双方通过巨大努力铺筑了互惠互利的道路,但任务远未完成,还需要通过持续加强合作,在充分了解彼此需要和背景的基础上不断前行。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展望及对东亚区域的影响高层论坛》由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财政部国际经济中心承办。会议将于10月26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中国实现前所未有的持续经济增长

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改革开进程,中国经济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从一个平穷的农业国家快速发展成为中高收入国家,贫困率从97.5%降至2017年的3.1%,人均收入从150美元提升至8800美元,并将在未来5年左右达到12000美元的高收入标准。

《报告》指出,务实、渐进、积极与稳定的制度安排确保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前二十年的内部改革主要聚焦于退出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其中,货币和金融改革比经济改革更为渐进,健全完善机制是改革要点。

而过去二十年的改革,重点是进一步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深入改革,并有力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经济刺激,主要关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支撑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报告》认为,包括对工业的过度投资以及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因此,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采取了经济增长再平衡措施,以应对经济领域的结构失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AMRO 首席经济学家 Hoe Ee Khor 博士说,在过去的5年,2013年到2018年都是在平衡的过程。中国经历了不同阶段,而且不同阶段都在追求改革,到2018年时基本上所有这些成就都已经取得了,改革领域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报告》指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收益大幅提升。 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以农业为基础转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根本性变革,并从计划经济转向以市场为导向。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报告》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进展,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成功转型为发达经济体绝非易事,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Hoe Ee Khor 博士与资深经济学家 Chaipat Poonpatpibul 博士仍然高度评价了中国国企改革成就。Hoe Ee Khor 博士说,中国的确经历了大量的国企改革,国企数量已经从20万减少到了2万个,此后进一步减少到15000个,这个数量代表了改革进展。

“国企和私企之间占比也发生了变化,私企已经占到国民经济60%。有一些国企在改革过程中不是因为太大,而是因为有一些是僵尸公司,过去砍掉几千个僵尸公司。中国在国企改革中取得很大进展,比如说企业架构、管理层、效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资深经济学家 Chaipat Poonpatpibul 博士说。

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成功转型为发达经济体绝非易事,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国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例如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部门的富余劳动力减少,中国将不再受益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再分配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升。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框架来缓解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地区差异和收入不均未来可能会继续存在。第三,由于去杠杆化需要时间,较高的企业债务和金融部门杠杆相关的遗留问题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也构成风险。第四,过去快速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和污染问题将继续形成挑战。最后,外部摩擦和不确定性(尤其是来自美国在贸易和技术方面日益严重的保护主义政策所产生的外部摩擦和不确定性),将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中国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也需要加快推进改革以实现下一阶段的飞跃。首先,中国已经展示了接受、采用和应用新技术并加以改进或创新的能力,这将成为未来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次,中国已经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大型本土私营企业,其在全球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品牌和不断上升的地位,将引领中国竞争海外市场。第三,持续城镇化将进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并继续成为增长的重要因素。第四,财政政策仍可在促进和支持供给侧改革以及提供逆周期缓冲以应对冲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还可以在改善公平和包容性以及缩小地区差异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大幅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增加跨境投资和贸易,推动区域增长,进而使中国和本地区获益。

提供中国-东盟中长期更好机遇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对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要确保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现代工业化经济,中国仍面临若干挑战。与此同时,邻国也需要对中国进行再评估,了解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以及与本地区的联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双方能够更好地从日益加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中受益。

一方面,东盟受益于中国市场对消费品、大宗商品和资本品的需求增长;中国作为区域内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产品的供应链中心,也带动了东盟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也受益于东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以及东盟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按出口对GDP份额衡量,2017年大多数东盟国家对华出口快速增长,尤其是越南( 占GDP的22.5%),马来西亚(17.3%),泰国(9.1%),新加坡(10.6%)和老挝(9.4%)。另一方面,中国对东盟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9年的2.1%逐步上升2017年的2.3%。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和东盟的收入都将向高水平靠拢。

Hoe Ee Khor 博士说,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应当进一步加深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将更广泛更深入地增强经济一体化,前景光明。他认为,如果外部环境更加敌意,一些国家变得越来越贸易保护主义,肯定会减速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但从各个角度来说,目前双方背后驱动因子都在快速增长且非常稳健,进行一体化整合对双方都有好处。

但加强合作也面临一定挑战,例如,2015年下半年,中国金融市场压力加剧导致大量资本外流,东盟资本外流也随之激增。随着跨境银行贷款等业务的增多,这种由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的溢出风险也可能增加。Hoe Ee Khor博士建议,需要建立一些机制,能够解决相关风险,尤其在区域内部解决相应的外部风险。

Chaipat Poonpatpibul 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在目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为中国、东盟提供机遇进行更进一步融合。“刚开始时贸易摩擦肯定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但长远角度来说是催化剂,能够让我们区域进行进一步整合。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会转移到中国和东盟之间,东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也日益增大。” Chaipat Poonpatpibul 博士说。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中国认为东盟是最有可能接受与其加强经济联系的地区。 东盟10国也认识到在基础设施投资、旅游业、制造业和数字技术领域与中国进一步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中国与东盟在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与贸易融合将加强一体化进程,并从中共同受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