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上海民营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规模以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跑赢全市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6%,增速比全市进出额高出21.2个百分点。这股增长动能从何而来?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民营企业依托科创实力深耕全球市场,正日益成为驱动上海外贸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上海药圈新拐点”系列报道,将独家专访三家扎根上海的上市药企掌舵人,共同讲述当全球创新药行业进入“中国时间”,作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侧影,他们如何腾挪和突破,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拐点。
面向未来出行的eVTOL飞行器,成为了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的关注焦点。第一财经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国内厂商的eVTOL产品,正在进入密集的适航取证阶段。与此同时,面向消费以及工业等场景的无人机产品,已经率先兑现市场潜力,有企业订单连续三年翻倍。从展馆内的热度可以看出,低空经济这片蓝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而“未来飞行图景”的绘就,也离不开政策创新、产业配套以及场景拓展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齐头并进。
从“首发首展”的集中亮相,到“首店首厂”的扎根落地,进博会的参展商正加速实现从短期参展到长期投资的跨越。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瑞士企业士卓曼、韩国三养等企业发现,借力进博会平台,其投资扩产、布局产业链步伐不断加快,推动进博红利从“四叶草”辐射至全国,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一套专为未来飞行训练而设计的三维仿真模拟器,吸引了大量观众打卡。据了解,该套模拟器创新性的将VR、XR等技术应用于低空飞行训练,为培养eVTOL试飞员、飞行员、维修人员,为低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低成本、高仿真、高安全、沉浸式的创新解决方案。
低空出行的想象空间,正在智能科技的加持下无限延伸。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代表的低空交通工具正在加速进化,不仅用航空级安全冗余筑牢底线,更把汽车产业的智能交互基因“嫁接”进来—灵动中岛集成触控交互中枢,智能光影系统随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氛围,降噪减震技术让高空飞行如履平地。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如今正通过“航空安全+车规智能”的跨界融合变为现实。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 自2006年加入启明创投以来,对医疗健康投资板块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深度参与了60多家初创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其中许多公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或十亿美元市值公司,并成长为各自所在领域的领军企业。 主导投资的公司包括泰格医药(300347.SZ,03347.HK)、惠泰医疗(688617.SH)、三友医疗(688085.SH)、透景生命(300642.SZ)、和誉医药(02256.HK)等。 连续七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创投人100榜单。
今年以来,港股和A股的创新药公司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股价暴涨、业绩回暖、高额合作大单……这些信号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对此,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的能力不断成长,这个行业迎来的不是单体突破,是集体突破。因此,跨国药企觉得不来中国,不跟中国创新药企合作,他们就会错过一个机会。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科技企业在中早期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融资困境。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精准匹配科技创新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优质投资服务难寻,导致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政府投资基金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17期活动现场,来自科创投资领域与国资平台的多位专家,共同探讨政府投资基金如何深度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解析政府投资基金的长期视野与系统性布局。
近日,华为即将发布的新款手机 Pure80系列引发了市场关注。自6月5日华为Pura 80 Pro/Pro+开启预约通道以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在线下门店,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新机发布日期临近,门店的咨询量和预约量都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华为Pure70系列近期也在大幅度降价。一面是新机型上市,一面是旧机型降价促销,消费者究竟会如何选择?
2025 年上海 “五五购物节” 期间,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直播带货场景在上海特色地标轮番上演。第一财经记者深入探访 SMG 旗下白玉兰直播间的多个核心直播阵地,从烟火气十足的西郊国际批发市场到“拎包入驻、插电开播”的白玉兰直播基地,处处跃动着消费新活力。此次购物节直播打破传统模式,构建起庞大的直播间矩阵,采用 “小屏 + 大屏” 联动模式。同时,直播充分挖掘上海地标资源,成功打造出独具海派特色的直播经济生态圈。
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科技文旅体验持续上新。航天主题XR互动体验展“月球计划:登月序曲”亮相上海宝龙美术馆,“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探索展即将登场,为市民游客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第一财经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不少展览借力“五五购物节”,融合前沿技术与艺术表达,让观众在观展时,沉浸于超现实的奇幻旅程。科技如何重塑文旅消费新范式,并助力文化内容跨界传播?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被车企广泛应用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引发工信部关注。第一财经记者在上海一些门店观察到,当前一些车型的门把手设计呈现多样化趋势,有隐藏式、半隐藏式,车门打开方式也包括手动按压、电控弹出等。一些销售人员在介绍时强调,目前主流的电子加机械开门的设计方案,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而在部分消费者看来,紧急情况下隐藏式门把手仍会面临多重风险。
近日,随着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外贸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上海纺织外贸企业、货代公司、跨境物流企业发现,近期外贸市场回暖明显,部分大型客户订单已排到 11 月,有美国采购商要求外贸工厂全速生产发货。航运市场同样出现 “抢运潮”,五月份集装箱排载计划已满,未来三个月将迎发货高峰。业内人士指出,外贸企业需做好全球化供应链前移布局,以应对市场变化。
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后,航运市场迅速升温。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跨境物流企业了解到,有企业一夜间收到近百封邮件订单。目前的航运市场仓位需求爆满,5月底的排载计划已经全部约满,尤其是上海地区货量增长显著。
5月1日,2025国际消费季暨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正式开启。本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推出了一批新模式、新品牌、新产品、新地标,启动仪式上首次发布2025国际消费季暨第六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宣传片。本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全面升级,近百个商场约3600个品牌参与其中。第一财经记者实探发现,限时快闪活动首日即吸引超预期客流,部分老字号品牌单日补货多次仍供不应求,彰显国货魅力。同时,创新推出上海次元漫游节等6个新兴IP,不少“首店”开张吸引众多粉丝,从外地专程来上海消费的顾客不在少数。商圈负责人表示,各家商户通过“快闪引流+门店承接”模式,将限时活动转化为持续消费动能,形成多业态融合的消费聚落。
4月25日,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第一财经联合发起主办的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上海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吸引来自相关政府机构、可持续发展领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众多专业人士参与,共同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经验与策略。
服务贸易的开放可能成为海南的潜在优势,成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支点和新高地。
视频采访部摄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