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进博特色商品是怎样出炉的?听他为你讲述从无人知晓到全国爆款的选品故事丨凡人•我与进博

杨敬雄已经参加了六届进博会,不过他既不是参展商,也不是专业观众,而是在距离国家会展中心一街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内负责招商推广的工作人员。6年来,他带领团队选中的展品很快变成了商品,不少甚至成为爆款。

第六届进博会
11-04 10:25
07'59''

记者实探上海自贸区:看创新中如何闯出一条新路|一探

在过去的十年中,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获得感是否增强了?他们是否感受到了各种创新给他们带来的高效、便利和快捷呢?上海自贸区闯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能否在全国其他自贸区复制、推广呢?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实地调研,去了解企业的真实感受。

创新十年路
09-28 19:37
05'00''

这里每天不仅传递着包裹,还有温情丨凡人

开一家物流驿站,能赚钱吗?流水线一样的工作会不会很无趣?甚至坚持不下去?从地铁调度员到保安公司押运员,现在的他,安心经营着一家驿站。他说,别看只有三四十平米,但想要经营好,除了付出汗水还需要爱和温暖。

07-29 13:39
03'31''

解决行业痛点 赋能千行百业 5G下半场会如何演进?

5G网络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下半场的发展会朝哪个方向演进?

06-30 15:21
03'15''

一个降碳项目相当于种五百万棵树 首届碳博会的“绿色”关键词有哪些?

聚焦节能低碳技术与产品,首届碳博会旨在推动碳中和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和新兴产业发展。从氢能产业园到CCUS碳捕集利用,再到AI智能碳管理平台,本届碳博会现场展示了哪些“绿色成果”?面向双碳窗口期,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如何形成合力?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06-14 14:23
28'34''

中国经济值得看好吗?

05-10 18:00
03'12''

新能源车企云集上海车展 应对“价格战”多方激烈博弈|一探

2023上海车展,展出整车约1500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一半,成为本届车展的主角。

04-21 14:38
03'27''

技术向左市场向右 汽车智能化浪潮来袭 All in还是出局?|一探

汽车智能化浪潮将至,有人在摇旗呐喊,有人在泼冷水,业内似乎还未达成共识。智能汽车到底是噱头还是未来?本届上海车展上,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科技公司、主机厂以及供应商等多家企业。

04-20 14:54
05'51''

从快递员到段子手 他的段子你一定听过丨凡人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说过他的段子。做过快递、干过辅警、还抓过逃犯、如今的职业是一名“段子手”。

03-04 10:01
04'03''

数据中心加速演进:腾讯如何打造智能、集约、绿色创新型数据中心?

02-28 16:44
02'55''

这是一支碳中和的笔,减排量与骑行1公里相当!买吗?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圆珠笔的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了140亿支,剔除一般库存,按80%卖出去估算,超过110亿支笔达到全球消费者手中。

02-02 15:34
06'39''

加码中国高技术产业 多重挑战下外资投下“信任票”|一探

从跨国科技公司安波福全球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基地数字化升级,到机器人巨头ABB的全球最大机器人超级工厂上海投产,再到新加坡汽车零部件厂商白特荣建设其在中国最大的制造研发中心,第一财经记者在一线调研发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全产业链布局。

2022-12-26 17:59
04'50''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复星医药:和你聊聊医药创新

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营收和经常性收益,继续稳健增长。其中,几个数字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新产品和次新品的收入在制药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以及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收入占比超过35%,双双持续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全球布局的新药研发类企业,复星医药是如何把控新药研发中的风险的?又是如何稳健拓展全球市场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复星医药的董事长吴以芳。

2022-11-13 13:47
05'05''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序祯达:做好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基建

序祯达坐落在浦东新区的中国(上海)外高桥自由贸易试验区,因为这里拥有产业集聚的优势。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在内的多组学平台服务。作为一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序祯达说,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把整个产能进行“化整为零”的供给改革,所有想要用到测序的人,都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得相应的数据片段。

2022-11-12 11:12
03'38''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上海凯宝:为中医药生产插上“数智”的翅膀

在上海市经信委公布并认定授牌的首批20家上海市智能工厂中,上海凯宝赫然在列。作为一家中医药生产企业,凯宝药业的智能化体现在哪里呢?记者调查发现,先进的中药数字化提取车间、药品生产在线检测系统、以及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集成PLC、DCS、PAT、SCADA、MES、ERP等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多管齐下,可以直击医药生产中的效率低、成本高、数据孤岛和信息失真等诸多痛点。

2022-11-11 15:22
04'54''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逸思医疗:完善的产业生态 让创新更容易一些

腔镜吻合器、超声刀、4K腔镜系统……逸思医疗自研创新的产品已进入国内近90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占比达58%。对于一家诞生才十年的企业,当年落户上海、落户张江,可以说,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2022-11-11 15:19
04'31''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君实生物:做数字化工厂的探路人

在此之前,中国并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生物医药工厂。传统的生物医药在生产环节仍然依赖人工纸笔记录、收集、整理和分析。而药企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将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信息点都捕捉下来,所有的生产流程都可溯源,所有数据都实现实时追踪和自动保存,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呢?答案是:只有通过数字化才能做到这些。点击视频,来看看君实生物超前的设计理念。

2022-11-10 14:50
03'15''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睿刀医疗:肿瘤消融技术的创新先行者

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产业规模达到7617亿元,同比增长14%,新增工业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不断有新项目落地、新技术突破、新产品问世,这其中,不乏有引领全球并能快速落地惠及患者的治疗技术,肿瘤消融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曾经在国内患者看来遥不可及的技术,已经以更亲民、更本土、更安全的方式,走进上海的各大医院。这一技术如何帮我们更快抵达“精准医疗”的目标?它有哪些应用场景?点开视频,带你实地探访!

2022-11-09 15:52
04'50''

申生万象•IBIWS专题报道——和黄医药:让创新药诞生于张江 走向世界

全球对新药研发的投入有一句形象的描述,那就是“双十”定律:10年、10亿美金。的确,新药研发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诸多因素。从一个小小的分子式到让患者获益的上市药物,乃至实现最大化的药物可及性,中间需要不离不弃的坚持。20年前,和黄医药进驻张江,20年后的今天,它还坚定地走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他的成长和壮大,或许是对“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走向世界”的最好诠释。

2022-11-08 14:43
04'04''

联影医疗:本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破局”而生

百年来,全球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已形成固若金汤的格局,鲜有改变者入局。纵然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过去几十年,国内90%以上的高端医疗装备都依赖进口。这一局面推高了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使高端医疗设备及服务在我国难以普及。幸运的是,这种格局已被一家上海医疗企业——联影医疗所打破。历经11年,从技术到产品、设计再到服务的全面创新,联影已成长为国内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龙头,并实现了全产业链的闭环布局。眼下,它的MR、CT、PET-CT、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是国内唯一一家能与西门子、GE、美敦力等外资巨头抗衡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点开视频,带你实地探访!

2022-11-07 17:02
  • 路俊

    视频采访部摄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