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AI依旧是热议话题,第一财经策划推出《未来产业大调研:探求AI驱动下的颠覆性力量》系列报道。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信息交流通道。2025年初,由国内团队开展的临床试验,已成功实现了“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从实验室走向场景应用,脑机接口沿着不同的技术路线快速迭代,以指数级增长的脑电数据,也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助力下,深入赋能脑机研究和应用。面向全球竞争,我国脑机产业的优势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介入,如何加速这一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日前,上海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在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等五个方面安排共58条任务举措。针对《行动方案》,上海各区纷纷推出集成式“定制”惠企政策,让政策更加可感可及,确保企业看得懂、用得上。“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正有力推动上海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一年来,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和产业落地正在加速进行。上海作为我国航空业发展高地,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资源,在低空赛道首轮竞逐中占尽先发优势。有初创企业成为一级市场的“低空新星”,多款“空中出租车”即将进入适航阶段。未来几年,上海如何进一步发力打造低空产业高地?面对愈加激烈的“低空竞速”,上海如何持续领跑?
近年来,中东地区成为很多新能源企业“出海”的重要“落脚点”。晶科能源2024年宣布,将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子公司RELC及沙特本土的Vision Industries联手,在沙特设立全球首个合资工厂。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东在税收、土地、光照等方面,都具有较好条件,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以至于历史上多次刷新电价新低。
从早期的光伏、风电,到刚刚蓄力启航的氢能,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已走过十几年的历程。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出海探索,中国产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虽然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但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曾停止。
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多家金融机构了解到,此轮“降费潮”涵盖了申购费、认购费、赎回费等多个方面,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降幅之大,低至1折,甚至直接免除,这也反映出理财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面对理财产品的费率下调,消费者反应怎么样?这波降费趋势是否会持续,“降费潮”未来走向又将如何?
临近年末,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又开始“卷”起来了。11月25日特斯拉中国官方发布消息,Model Y限时交付尾款立减10000元,并且还可叠加五年0息政策,此次优惠活动从11月25日起至12月31日(含),在此期间订购并完成交付。伴随着特斯拉突击降价,年末的新能源车市,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了特斯拉、蔚来在上海的门店。那么,特斯拉突击降价之下,其他新能源车企是否会跟风降价呢?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举行,今年的进博会进一步对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开放。本届进博会有37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展,中国为这些企业提供了 120 多个免费展位。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进博会食品展区时,发现一位会说中文的埃塞俄比亚小伙儿自参加进博会以来,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咖啡豆销量从2个集装箱增长到如今的65个集装箱。这个咖啡豆背后的进博商机,不仅体现了进博会从产品进博会到产业进博会,再到产业经济进博会的发展历程,更是南南合作的生动写照,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近日,一份网传的《客户告知函》显示,上海艾儿贝佳妇产科医院将于10月28日起停止营业,并启动客户退款等善后事宜。为此,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医院发现,停业消息的确属实。有已经办理“产检套餐”的待产妇向记者表示,现在正在走退款流程,预计月底之前可以拿到退款。
10月25日,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科学家再度齐聚“科学盛宴”——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1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50余位海外顶尖科学家、4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及资深科学家、约100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他们将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AI“横扫”2024年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得主如何解读?
在医药改革、互联网医疗冲击以及消费者需求升级的背景下,行业整体业绩承压。多家头部连锁药店企业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企业正面临着盈利空间收窄、客流下滑等挑战。对此,医药零售行业将如何破局,探索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药店,对比线上线下药品价格后发现,线下药店的药品售价普遍高于外卖平台及电商平台。这一现象不禁让人疑惑,同款药品为何在线上与线下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价格鸿沟?在这差价背后,又折射出医药零售市场怎样的变化与趋势?
药店行业正式步入“万店时代”,但伴随着规模扩张的,却是业绩下滑的阴霾。近日上市连锁药店龙头们相继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今年各大药店均表现不佳,背后原因为何?
近期,不少城市通过调整建筑规范标准,提高了房屋的实际得房率。第一财经记者探访上海一些新房项目发现,高得房率已经成为当前销售的一大卖点。而在新规之下,一些地方的实际得房率已经可以做到100%。楼市供给端政策调整的背后,地方政府基于哪些考量?购房者关心的公摊面积会就此消失吗?
随着暑假接近尾声,多个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机票价格出现了“大跳水”。与此同时,多个旅游线路也出现了大幅降价。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旅游门店发现,近期“错峰出行族”开始行动了,那么目前旅游线路和机票的折扣究竟如何?
当前上海在持续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人工智能企业规模已经从之前的100多家,发展到如今近400家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企业,同时这些公司所带来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4000亿。日前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孵化器,探寻上海如何为人工智能前沿企业搭建平台、创造场景,从而发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头雁效应”。
随着法国巴黎进入奥运时间,市场开始密切关注这场全球规模的体育盛世将会为东道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目前来看,法国官方预计将有1500万名游客相约巴黎,或将为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持续产生87亿欧元的经济收益。不过业内普遍指出,目前法国巴黎奥运会的经济总成本或将达到90亿欧元。而纵观全球奥运历史,对于多数东道国来说,奥运会都属于“赔本赚吆喝”。那么本届奥运会,法国还能享受到“奥运经济效应”吗?并非“稳赚不赔”的奥运会,又为何会吸引众多国家争相举办呢?
第一财经记者跟随老外体验上海交通出行时了解到,今年以来,上海率先为出租车装上“全球通”POS机,一卡解锁境外支付,让国际友人告别钱包束缚。更燃的是,上海地铁全面升级,所有站点变身“外卡友好站”,轻松刷卡购票,畅通无阻。从街头巷尾到地铁穿梭,上海正以开放姿态,为全球游客铺就一条无缝衔接的“无现金”出行快车道。
今年以来,上海率先推出国内首个工业碳管理服务平台,上海港完成国内首次绿色甲醇“船对船”同步加注,上海不断推动“电力+算力”的“虚拟电厂”进驻产业园区……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在绿色电力、绿色制造、绿色航运等领域持续发力,超前进行布局。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