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和产业落地正在加速进行。上海作为我国航空业发展高地,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资源,在低空赛道首轮竞逐中占尽先发优势。有初创企业成为一级市场的“低空新星”,多款“空中出租车”即将进入适航阶段。未来几年,上海如何进一步发力打造低空产业高地?面对愈加激烈的“低空竞速”,上海如何持续领跑?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2月24日,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修订草案规定,保障低空经济发展对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也被业界视为,低空经济空域需求将得到立法保障。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新风口,被写入31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在获得资本追逐的同时,“低空”产业还有哪些发展“障碍”仍要逾越?“低空经济”涉及的技术、安全、政策和商业落地,目前真实发展现状如何?辽宁省朝阳市为何能吸引诸多低空企业入驻?针对上述问题,第一财经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市低空经济产业大会期间,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和低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