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实施健康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人头加权预算(高权重)和奖励机制。
实现城镇化的策略不再是圈地盖房。
将健康寿命(而不是人口统计预期寿命)纳入城市发展和政府绩效。
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下,应基于公益原则,建立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我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推动这项改革试点。
互联网时代,医院单体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实现区域医护资源整合,以人为中心提供服务是必然趋势。
最重要的意义是引导医疗资源向门诊重病、社区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促进,首诊服务等基层医疗服务流动。
在推行DRG支付时如果盲目使用合理超支分担会破坏DRG的规则,对于疑难危重病组如果过分强调超支自付,会迫使医疗专家们推诿重症患者,二者均会增加医保支付改革的负面作用,不利于地方综合医院建设,引入DIP可以解决这个难题。DRG和DIP的有机结合更加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
医养结合是中国积极老龄化的举措,要根据老残人员的医护需求,在每个城市和社区优化医护资源配置和实现整合服务,不仅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结合。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实质的进步。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的公共治理和社会治理,在医疗医保领域先行试水,并卓有成效。
我国亟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控制成本和提高质量,在解决发展均衡性问题的同时求充分性发展,这需要建立综合的社会治理机制。
新一轮医改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控制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在已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建立问责机制是深化医改的必要措施。
我们的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不要将眼光仅限于医药耗材的回扣问题,而忽略了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体制和医生劳务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