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竖店”之称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古装微短剧拍摄基地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第一财经记者实地体验发现,该基地除面向专业剧组外,还将首次对公众开放,提供从服装、道具到拍摄和成片制作的全流程沉浸式体验,让普通人也能亲身参与微短剧创作,过一把“主角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基地预计最快于9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将链接快速增长的微短剧市场与文旅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展市民文化体验的边界。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上海楼市新政自今天起正式施行。此次一系列政策调整中,针对外环外区域的政策变化,受到广泛关注。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上海闵行、松江等外环外区域的新楼盘了解到,昨天新政出台后,有楼盘来访以及咨询量短时间内明显上涨,当天也有客户直接成交。有购房者向记者表示,原本打算置换首套房,政策松绑后可以直接购买二套。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新房成交中,外环外区域占比超60%。业内认为,此次政策调整针对性强,有望提升外环外市场热度,带动潜在购房群体入市。
近期,多家网约车平台接连发布公告,通过降低抽成比例,进一步保障司机权益。第一财经记者实探多个网约车平台现状发现,司机端暂未感受到平台抽成变化。也有司机向记者表示,平台降低抽成对司机收入影响较小,司机收入还受到平台计费规则等其他因素影响。专家认为,当前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过高,已侵蚀到行业健康发展生态,未来抽成率或将持续降低至合理范围区间。
8月25日,上海六部门联合印发房地产新政。新政提出,将优化调整商贷利率,在利率定价机制安排方面,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此外,公积金贷款同步调整,根据购房条件,最高贷款额度上浮15%。第一财经记者今天致电上海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关于个人住房贷款调整的具体实施细则仍未明确。而在业内看来,随着后续政策落地,对于加快楼市交易节奏,促进上海住房消费需求释放等都有积极作用。
这个周末,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上海广东路“股市沙龙”进行探访。在近期行情热度下,大量老股民聚集在这里,讨论着大盘走势、个股表现以及各种投资策略。据一些老股民透露,他们已经在这波行情里尝到了“甜头”,有股民多个账户收益超30%。而对于本轮行情走势,这些股市“民间高手”也有独到的见解。
当前,中国正加速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升级趋势。养老金融已成为激活银发经济、守护民生福祉的关键赛道。在此背景下,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于8月23日举行。活动以《融合创新:引领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各界智慧,聚焦政策体系完善、产品服务创新、风险监管协同及“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四大核心议题,共同探索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注入金融“活水”。
伴随近期A股市场行情升温,一些券商纷纷选择以“低佣金”争夺客户。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上海多家券商营业部后发现,当前个人投资者新开户的佣金费率处于低位,且议价调整空间较大。部分券商明确表示,将根据客户资金规模、交易频率等情况灵活定价,佣金费率最低可调整至万分之0.8水平。而在业内看来,低佣金已经成为券商行业的常态化趋势。而传统通道业务盈利空间持续收窄,也在倒逼券商加速探索差异化服务路径。
自2021年以来,浦东新区通过实施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持续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共生的创新“热带雨林”。8月20日,2025年浦东新区开放创新大会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第六场活动,通过多方联动,系统展示了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推出4年来的显著成效。而随着该计划2.0版的正式启动,制度创新、要素循环、生态演进三大体系将深入联动,“未来创新生态”有望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协同,让创新成果在浦东加速落地。
8月19日,特斯拉正式推出Model Y L加长版车型。第一财经记者实探发现,新车相较现款Model Y车身长度略有增长,主要变化在于六座布局以及提供更宽敞的车内空间。针对这款“加大号”Model Y,消费者反应不一:部分家庭用户表示“比较有兴趣”,看重其空间优势;也有消费者认为“如果自己开就无所谓”。专家指出,特斯拉此举明确针对中国家庭对大空间六座车的旺盛需求,希望借此扩展其产品线以满足特定市场偏好,从而开拓增量市场。同时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空间方面竞争激烈,特斯拉此番入局六座SUV领域,更多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委启动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工作,其中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首次增设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在此背景下,8月16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二十三期活动如期举行,沙龙邀请来自医药、保险、高校等领域的重磅嘉宾,共同探讨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如何协同运作,从而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好地惠及民生。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8月13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期至9月15日。新规直击行业痛点,规定企业不得通过用户操作主动关闭驾驶员监测功能,同时明确禁止将“辅助驾驶”暗示为“自动驾驶”的宣传话术。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多家智能车品牌门店发现,受访品牌的驾驶员监测功能均已不可关闭,针对“辅助驾驶”的相关命名,企业也已调整宣传策略。工作人员直言:“辅助驾驶不能完全脱手,只能叫辅助。”
在产业变革加速的当下,上海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微专业应运而生。本科生在学习本专业同时,再辅修一门“小而精”的微专业,这一做法成为了上海高校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低空经济到碳管理,上海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一批全新的微专业。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华东师范大学自2022年启动微专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开设32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空间治理、数字贸易等多个领域。微专业以学术支撑交叉潜力、产业锚定就业出口的“双轨赋能”模式,不仅使升学群体在交叉学科领域脱颖而出,还让就业群体有效破解专业错配困境。
日前,路易威登(LV)中国首家巧克力专卖店被曝将闭店,第一财经记者走访现场了解到,昨天门店完成运营周期后,已于今天(8月11日)完成撤场。商圈工作人员表示,该店为品牌方运营的快闪店,现因合约到期而撤柜。而在闭店背后,消费者的选择折射出更深层的困境。现场部分消费者坦言,购买动机主要是“打卡尝鲜”,当被问及复购意愿时,明确表示“不会”,奢侈品餐饮的高昂价格带来的“一次性消费”属性凸显。专家表示,奢侈品跨界餐饮普遍面临“复购”难题——如何说服消费者为高价食品持续买单,目前还缺乏清晰的后续策略,这也让此类轻奢跨界试水难以持续。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从4月单方面宣布征收“对等关税”,到承认对华高关税“过高且不可持续”,美国贸易政策的反复,正在加剧全球市场不确定性。而在这片波动中,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的7万余家外贸商户,订单洽谈依旧繁忙。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他们如何通过在动态调整中持续释放活力?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上海市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共同推动下,一些老旧商务楼宇正在迎来“第二春”。第一财经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商业项目在完成更新改造后,成为了年轻客群争相打卡的“潮流地标”。有办公楼宇在焕新升级后,吸引了大批互联网“大V”入驻。从物理空间改造到功能业态升级,在上海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商务楼宇的升级改造正成为重塑城市空间、激发区域活力的关键力量。
近期,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商都店传出将于8月31日闭店的消息,这也是盒马在国内的最后一家X会员店。第一财经记者8月5日前往该店实地走访发现,现场货架基本已经清空,仅剩寥寥数款商品陈列,在记者探访的半小时内,店内到访顾客不足10人。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盒马本身规模、品牌和粉丝体量就不足以支撑会员店模式,业务收缩匹配了盒马当前的发展现状。
今年上半年,上海民营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规模以上民企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跑赢全市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6%,增速比全市进出额高出21.2个百分点。这股增长动能从何而来?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民营企业依托科创实力深耕全球市场,正日益成为驱动上海外贸增长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其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研发的硬实力,更离不开资本的长期浇灌与坚定陪伴。8月2日,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2期活动现场,行业各方围绕技术整合、产业重塑等话题,共同探讨资本如何赋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上海药圈新拐点”系列报道,将独家专访三家扎根上海的上市药企掌舵人,共同讲述当全球创新药行业进入“中国时间”,作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侧影,他们如何腾挪和突破,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拐点。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上海药圈新拐点”系列报道,将独家专访三家扎根上海的上市药企掌舵人,共同讲述当全球创新药行业进入“中国时间”,作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侧影,他们如何腾挪和突破,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拐点。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