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万台充电宝被紧急召回,民航局发布史上最严禁令,本是个别企业的公关事件,为何演变为一场整个充电宝行业的信任危机?这些已经通过3C认证的充电宝,为何仍不能确保安全?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记者近日采访了知名电池检测机构、多家行业供应链企业,深度解析安全危机背后的供应链之困以及破局之策。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科技企业在中早期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融资困境。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精准匹配科技创新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优质投资服务难寻,导致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绿色金融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7月5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18期活动汇聚金融机构、高校及专业服务机构专家,聚焦绿色金融如何深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国际标准协同、气候风险管理与绿色科技投资上的实践路径展开探讨,为加速建设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言献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27.5%的4S店完成销量计划,库存积压与利润侵蚀已形成恶性循环。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上海多家汽车经销商发现,高息贷款退场让单车差价数万,经销商为保住返利被迫接受“连坐条款”,“亏钱卖车”似乎已成为常态…… 面对困局,长三角四大行业协会首次集体发声呼吁主机厂“松绑”。本应是汽车产业“毛细血管”的经销商,究竟陷入了一场怎样的经营危机?这场关乎行业生态的自救战,究竟谁在为无序竞争买单?
国内人形机器人龙头企业宇树科技的IPO进程,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在近日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创新年会期间,有宇树科技投资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IPO将对宇树科技的业务发展以及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带来利好。而对于其具体上市计划,该投资人则表示目前暂不方便透露。
近期小米YU7车型正式发售引爆市场,1小时订单突破28.9万辆。然而销售火爆的同时,二手平台同步涌现订单转卖潮,“小米订单转让”话题快速登上热榜。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小米公司已升级规则封堵漏洞,但灰色交易仍在蔓延——有黄牛扬言能以2万元搞定信息变更,宣称可“公户改私户”。专家警示,新车爬坡期的产能瓶颈加剧供需矛盾;同时,黄牛炒作可能放大订单泡沫,新车真实需求尚待观察。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政府投资基金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陆家嘴金融沙龙第17期活动现场,来自科创投资领域与国资平台的多位专家,共同探讨政府投资基金如何深度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解析政府投资基金的长期视野与系统性布局。
当“三姐妹”的爆火重新定义消费逻辑,新消费市场的下一个“现象级单品”藏在何处?是情绪价值的精准爆破,还是传播模式的破圈革命?寻找 “心” 消费第三集,第一财经记者将深入Z世代消费场景,揭秘爆品密码:心之所向,消费所及,那些填补“情绪缺口”的产品,将成为资本与市场争抢的新风口。
脑机接口作为国家脑计划“一体两翼”战略的核心方向之一,是突破神经疾病治疗、人机交互瓶颈的关键技术。6月27日,“张江论剑”科创沙龙系列活动—2025脑机接口未来产业论坛在上海举办。行业各方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的科研突破、产业进程、伦理挑战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泡泡玛特的股价曾在2021年一路下跌,到2022年10月,它的市值较巅峰时期一度缩水超过90%,直接导致张坤等知名基金经理“割肉”离场。但谁又能想到,在2024-2025年间,这家公司的股价最高涨了15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经有207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同时,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毛戈平等消费新贵也成为基金经理热捧的香饽饽。
当前消费市场正在经历剧烈“洗牌”,以泡泡玛特为首的诸多新消费品牌,已经成为全民话题。对比之下,以高端白酒为代表的传统消费品牌,市场热度却急转直下。在《寻找“心”消费》系列报道第一集,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了上海的泡泡玛特、高端白酒销售等多家门店。泡泡玛特推出的LABUBU系列,在线下门店仍然“一娃难求”,一些隐藏款的价格甚至高达上千元。而作为昔日顶流的高端白酒,有门店却陷入了交易停滞的困境。心之所向,消费所至,“心”消费背后的市场变革,隐含着怎样的底层逻辑?
一边是消费习惯剧变带来的行业挑战,一边是展映场次开票即售罄的火爆场景,这“冰火交织”的景象正出现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这样的现象背后有何原因,产业面临哪些瓶颈?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又如何探索出一条激活观众、提振信心的破局路径?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展映影院票房接连刷新纪录,再次印证了观众对电影的热爱。市场的火热固然欣喜,但挑战同样清晰,在纷繁的娱乐选择中,电影如何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在内容之外,影院突围的新赛道又在哪?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随着高端白酒市场遇冷,二手市场回收价格也在持续下跌。第一财经记者在上海某回收门店了解到,以茅台为代表的核心产品价格持续下探,有53度飞天茅台散瓶回收价已跌破2000元。而除了价格下探,交易量也在急剧萎缩。据店主透露,高峰时门店月营业额曾达到30万元,如今却已无生意可做,交易陷入停滞,店主也在寻求低价转让。
中国电影产业正经历一场结构性阵痛。2024年,全国票房同比下滑22.7%,观影人次减少23.1%。当观众坦言“影院不再是唯一选择”,产业困局正倒逼一场从内容到终端的全链路革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第一财经记者展开实地探访,围绕导演、制片人、影视公司展开深度对话。影院如何蜕变为沉浸式文化空间?分众策略如何激发影视活力?这些从上海国际电影节土壤中生长的创新基因,又如何赋能中国电影走向更具想象的未来?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正引领着新一轮智能化发展的热潮。金融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较为广泛的垂直领域,在大模型应用方面取得积极进展。6月19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十六期活动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众多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大模型技术重塑金融价值链的创新路径。
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金融开放再发力。央行推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八项新政,证监会发布对标国际规则的“1+6”政策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同步出台金融中心建设支持举措。新政涵盖市场准入、资本流动、绿色金融全链条,推动制度型开放迈向深水区。随着新一轮政策红利释放,外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国机遇。 与会外资代表普遍表示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尤其关注中国科技企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吸引力。论坛期间两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筹建,为长期资本流入打开新通道。国际评价印证上海金融竞争力,伴随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提速,上海开放新高地蓝图渐显。
在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 Hubertus Vaeth向第一财经表示,德国资管公司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保持高度关注,并希望获得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敞口。同时,期待深化中欧双向市场准入。目前整合程度虽有限,但开放步伐正在持续,本届陆家嘴论坛发布的新举措有望为市场一体化带来更多动能。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 Nikhil RATHI 在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向第一财经表示,作为上海的常客,他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持续发展。当前,上海与伦敦全球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他对本届陆家嘴论坛宣布的开放举措,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机遇表示振奋。
6月18日至19日,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经济形势下的金融发展新路径。多位与会嘉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亟需加强主要经济体之间以及各主要央行之间的政策协调,上海作为全球主要金融枢纽之一,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至关重要。不少外资金融机构都表示愿意继续深耕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