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上海自贸区首批试点以来,FT账户(Free Trade Account,自由贸易账户)已累计开设超18万户,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金额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30%;非居民企业通过FT账户办理跨境收支金额折合人民币年均增速近40%。随着FT账户成功立法,升级方案即将发布,FT账户正式进入“新征程”,成为中国账户体系中推动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在此背景下,11月1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4期在上海浦东举行。来自中外资银行、贸易领域以及高校的专家,深度探讨了在“新政”下FT账户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能级发展的积极作用。
“十五五”规划时期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阶段,也为全球资本布局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窗口。日前,陆家嘴金融沙龙第33期活动举行,多家外资机构围绕“十五五”规划,外资眼中的投资机遇展开深度对话。
当石油不再是唯一标签,阿布扎比正在建立金融新地标。第一财经记者在阿布扎比金融自由区(ADGM)溜达一圈,跟几位从业者聊了聊,听到不少真实感受。原来,这里吸引全球资本靠的不是硬推销,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留人攻略”:从极具诱惑的入门政策,到让人安心的制度设计,再到让你不想走的生活体验。想知道这片沙漠中的金融绿洲究竟藏着哪些高招?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第三集,我们将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字金融”。面对小微商户“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整合公共数据、时空数据、经营评分数据推出“烟火贷”,迄今已服务浦东近200家商户、投放超1亿元;针对科技型企业数据资产甄别难,该行构建起覆盖10亿条记录的“价值流科创评价体系”,已完成对7.4万家科技企业的评级。与此同时,舜泰保理融合数字金融与产业金融,打破多机构数据壁垒,形成全域数据湖,依托大数据与AI算法,搭建全流程数智风控体系,实现业务尽调、审核、投后管理线上化。在浦东,数字化转型正为实体经济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数据技术正推动金融服务从 “看得见”到“看得懂”,从“可触达”到“靠得住”的深层跃迁,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
上海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持续吸引众多上市公司的布局目光。10月27日至28日,“2025全国文旅上市公司上海行”活动举办。全国近百家文旅上市公司、优强企业走进上海市徐汇区和松江区实地考察相关文旅项目,并举行企业招商恳谈对接会。第一财经记者现场采访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成为多家企业的直观感受,“文旅+体育”“文旅+科技”“文旅+生态”成为产业升级新方向,多家企业分享了他们在“文旅+”赛道上的探索。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10月26日至27日,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举办,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与其说是一次成果展示,不如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全球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共性痛点,也折射出“以人为本”理念下城市转型的破局方向。大会传递的核心理念也早已超越议程本身: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高楼与技术的堆砌,而是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其中获得安全感、获得感与归属感。
10月26日,首届沿沪宁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会在上海普陀区举行。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发现,这场交易会场地不大,但却让许多参会企业有了意外收获,直呼“来对了”。从一家芯片企业找到下游伙伴,到一家传统制造商对接上研发团队,再到一款金融产品的精准投放。这场交易会更像是一个高效的“撮合平台”,让沿沪宁产业带上原本分散的需求和供给,找到了彼此连接的具体路径。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10月25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在论坛期间的生命科学大会上,一款功能分子AI发现平台正式发布。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该平台各参与方了解到,通过应用该平台,苗头化合物的发现周期可从以往的约三个月,缩短至两周。同时,记者也观察到,在本届顶尖科学家论坛,此类AI for Science的科研范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这一范式下,科学研究的数据用以训练AI模型,而AI则作为研究工具,反过来加速科学探索的进程,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前,全球航空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飞机租赁市场之一。飞机租赁作为航空产业链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其角色正从传统的融资工具向综合性的产业赋能者转变。在此背景下,10月25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三十二期活动如期举行。
10月24日至26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举行。多位国内外院士与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前沿科研洞见。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青年科学家已成为论坛中一股活跃的力量。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合作中汇聚智慧,展现出蓬勃的学术活力。在这里,科学无国界,青年科学家与全球智慧实现“双向奔赴”。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日,2025第七届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作为2019年创办的专业国际交流平台,本届年会吸引全球21个国家及地区的121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参与,共设21场圆桌对话与11场闭门会议,重点聚焦绿色转型、国际秩序变革、人工智能等议题。CF40执行院长郭凯向第一财经表示,当前国内消费不够强劲主要源于周期性、结构性、供给侧三方面原因,需分类施策。他建议,以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扭转价格预期,通过优化收入分配及税收体系解决结构问题,同时推动供给侧升级以提升高质量消费产品与场景供给。
近日,2025第七届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的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齐聚,以对话推动共识,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今中国已成为制造业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者,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未来十年的对外投资格局将发生逆转,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主要输出国,中国企业将走向全球。
在以 “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 为主题的 2025 外滩年会上,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总司前宏观经济政策主任 Lucio Pench 向第一财经表示,美联储对全球金融环境影响深远,短期降息可能存在利好,但当前“ 短降长升”的利率反常现象,暴露了市场对其信誉的怀疑。
今年以来,面对部分传统市场需求放缓,上海外贸企业早早启动深度调整。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上海的不少外贸企业从产品结构升级到市场布局拓展,再到经营主体活力释放,转型成效在今年前三季度逐步显现。而上海外贸最新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转型成效。非传统市场的进出口增长8.7%,对全市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九成;民企进出口大幅增长27.1%,为上海外贸注入强劲韧性。
10月23日,2025第七届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在论坛的圆桌环节,来自全球的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齐聚,共同探讨区域AI治理实践与全球协作路径。法兰西银行副行长Agnès BÉNASSY-QUÉR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AI是金融领域提升效率的源泉,但同时也是风险的来源,当前围绕AI的国际合作已落后于形势。行业必须加速将AI纳入现有金融风险管理框架。AI发展速度极快,一旦其规模壮大再进行监管将为时已晚。
《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第二集,我们将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的“养老金融”。面对养老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慢”的固有难题,上海浦东正以政策为引导、以市场为载体,探索出一条银发经济的可持续路径。当传统纺织厂房转型为拥有700间公寓的康养社区,当创新药械企业携手商业保险机构,一幅融合金融力量与民生温度的养老新图景,正在浦东徐徐展开。工商银行浦东开发区支行创新推出“担保+信用”双轨模式,为“云栖兰亭”康养社区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低成本资金的无缝衔接支持。与此同时,保险产品也在实现从“赔钱”到“服务”的功能跃升。“沪理保”护理险打破传统定价逻辑,以服务代替现金赔付,真正贴近老年人照护需求。而在更广的产业链中,商业保险正助力创新药企提升药品可及性。从空间改造、服务升级到产品创新与生态构建,金融活水正渗透进入养老产业的每一环节。
10月20日,浦东-阿联酋金融与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来自阿联酋的政府与企业代表团与浦东的金融机构、投资平台进行了深度交流。第一财经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上海浦东与阿联酋,这两个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产业发展愿景上高度相似,正在寻找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从金融服务到科技创新,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们,期待双方的产业对接能够更进一步。
近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航运绿色转型核心议题。与会嘉宾共识明确,大规模绿色燃料供给是行业低碳过渡的关键,而统一的全球安全标准则是转型加速的保障。论坛举办五年来,中国航运话语权持续提升。上海不仅在绿色航运技术领域跻身领先,更通过实践为全球提供示范。依托“第一造船大国、第一航运强国”根基,中国先发标准有望被全球接受,为全球航运绿色智慧转型注入“上海力量”。
10月19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发布50余项最新行业成果,创历届之最,涵盖绿色航运、技术标准、服务创新、国际合作等多项内容。同时,备受瞩目的“国际绿色走廊合作倡议”以及多项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成果也在大会重磅发布。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作为境外主体参与境内股权投资的核心路径,正持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10月18日,第31期陆家嘴金融沙龙举行。来自外资股权投资、地产投资、法律实务领域的专家,聚焦QFLP试点深化、跨境资本配置与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等议题展开探讨。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