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为一些疫苗事件就否定民营疫苗、国产疫苗的成绩是不公平,也是很危险的。
事实上,中国是为数不多可以不依赖外企,或者说本国企业与外资药企的疫苗商具有竞争实力的国家。疾控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个阵地,不能放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担心,如果因为接连的疫苗事件而影响疫苗的接种率将会存在更大的风险,历史上,英国就层发生过大范围的“疫苗抵制”,结果那些抵制的地区无一例外的爆发了严峻的疫情,对于国民健康而言,这是更严重的隐患。
不过,国产疫苗不管是监管层,还是疫苗生产企业,相比国际通行水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质量检验上,我国已经与国际接轨,对疫苗采取三次抽验的方式进行评价性抽验。但差别就在通过抽验的标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我国从2006年起就已经实现对所有疫苗的批签发管理。自2008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开展疫苗评价性抽验,即从生产、流通和使用3个环节抽取疫苗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目前我国仅需3次抽验中有1次合格即被视为抽验通过,但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采取的是3次抽检必须全部通过,有一次不过便不予签发。”该业内人士表示。同时,在问题疫苗的处理上,我国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也有差别。“目前对抽检不合格的批次,国内仅要求处理同批次疫苗,但国际上在问题疫苗原因未明的前提下,则会对发现问题疫苗的前后3~5个批次停止销售和使用,并进行复检。”
此外,监管层处罚力度不强,违法成本较低也是造成国产疫苗现状的部分客观因素。
就此次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的处罚而言,违法违规生产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由于尚未出厂和上市销售,仅作出收回该企业《药品GMP证书》责令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的处罚决定。而在去年11月被发现的“百白破”问题疫苗,在共计25万支流入市场的前提下,仅做出了没收库存同批次疫苗186支,并处罚款总计344万元的处罚决定。
在过往,进口疫苗也有过在华引发事故的案例,但为何国产疫苗更容易问题频出?目前,我国对进口疫苗采取的是全部检验的防疫政策,而针对国产疫苗采取的是抽检的政策,这也是为何进口疫苗总是更容易断货。
从相关数据来看,进口疫苗也存在不合格现象。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数据,疫苗批签发制品2017 年不通过批次多于2016 年,主要是进口疫苗不通过批次增多,2017 年有2 批国产疫苗、14 批进口疫苗和1 批进口人血白蛋白不符合规定,不合格批次多于2016 年,主要是进口疫苗不合格批次增多所致。
AI漂白通过模糊技术细节和夸大功能,破坏用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与信任,不仅容易导致投资误判和资源错配,更会侵蚀整个金融行业的信任基础,从而阻碍AI技术的健康发展。
沃什言论有觊觎美联储主席位置的动机,其立场不完全客观,但是他提出了两点是值得思考的。
黄金仍处在震荡上涨的趋势中
AI在志愿填报中究竟能扮演什么角色?它的决策依据是什么?边界又在哪里?
6月9日,因“创新药概念”,联化科技早盘再次强势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