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就业稳但空间格局有变:珠三角增、粤东西北降

第一财经APP 2018-08-10 21:19:42

作者:林小昭    责编:胥会云

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广东的就业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巨变。

“稳就业”是下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态势,就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优化。不过,在珠三角就业增加的同时,粤东西北呈现下降的态势。

珠三角中高端化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省“四上”企业就业人员2193.94万人,同比增加35.83万人,同比增长1.7%,增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数据显示,6月末,广东全省纳入“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16个行业门类中,有13个行业增员,3个行业减员。其中,建筑业增员最多,同比增加19.55万人;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18.85万人;第三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12.06万人。制造业减员最多,同比减少51.91万人。

制造业的用工量为何不断减少?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近年来用工荒的情况下,制造业也在不断升级,绝大多数企业积极开展机器换人,以求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例如,在“世界工厂”东莞,密布着大量的纺织业、汽车用品、玩具以及五金用品制造企业等制造业,过去集聚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不过,现在,即便是很小的厂房里,五金制造行业也都用上了自动化生产设备,也有不少纺织厂使用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纺织设备。

目前东莞制造业现况是能用设备替代、且回收周期在一年半以内的工序,几乎都采用机器人换人,当然,现在要实现整线自动化的还不多。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自动化仍是东莞制造业的基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制造业人口的减少,除了与机器换人、自动化后对工人的需求减少有关外,随着珠三角等地土地、劳动力等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有部分企业转移到内地或者东南亚地区,留在珠三角的生产规模减小,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另一方面,近年来珠三角产业结构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二产比重逐渐下降,三产逐渐成为主导,对用工的需求快速上升。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三产占比达到了54%。 6月末,“四上”企业第二产业就业人员1529.64万人,同比减少36.40万人,下降2.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664.29万人,同比增加72.23万人,增长12.2%。

林江说,珠三角近几年的三产比重不断提高。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新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就业人员从制造业转向了物流配送等第三产业。三产所增加的用工需求超过二产减少的部分。

随着近几年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不断显现,广东就业结构也在向中高端优化。数据显示,6月末,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为1328.19万人,就业结构向中高端行业方向发展。上半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就业人员比重为29.7%,占比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三大支柱行业就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就业人员比重为41.5%,占比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肖鹞飞说,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转型升级起步较早,也较早体现出成效。比如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业、家电业的智能化成效明显,以美的为代表的家电业的智能化走在全国前列。而在东岸,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速,集中了华为、OPPO和vivo等手机巨头,转型成效十分明显。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分析,现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工业4.0、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发展空间很大。除了产业基础之外,珠三角地区还拥有良好的气候、生活环境、便捷的轨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时生活圈,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端制造业在珠三角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广州为例,近两年来,广州吸引了包括富士康、思科、GE等大项目先后落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产业,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增长。从广州各区的情况来看,黄埔区的去年常住人口增长最快,这是因为,黄埔区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下,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聚集了一批人口。

就业人口向珠三角集聚

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广东的就业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在珠三角的就业大幅增加的同时,粤东西北的就业都出现了下降的态势,这也与近几年人口向大都市和城市群集聚的态势相吻合。

数据显示,6月末,珠三角地区的“四上”企业就业人员为1869.69万人,占全省“四上”企业就业人员的85.2%;东翼、西翼和山区分别为136.94万、81.93万和105.37万人,分别占6.2%、3.7%和4.8%。从就业人员数量变化情况看,珠三角增员,同比增加73.49万人,同比增长4.1%;东翼、西翼和山区均减员,同比分别减少23.61万、7.74万和6.31万人,同比分别下降14.7%、8.6%和5.6%,东翼减幅最大。

粤东地区减幅比较大的一大原因在于,粤东地区的产业以纺织服装、玩具等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在招工难的情况下,大幅采取机器换人,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用工总量也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对粤东西北地区来说,2008年“双转移”后,珠三角部分产业转移到粤东西北,一些重化大项目也落地于此,因此粤东西北一度出现增速高于珠三角的局面。但在第一轮的产业转移之后,东西北后续的产业没有跟上,面临着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也说明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状况仍在持续。”林江说,未来要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的差距,仍需要加倍努力。

专家认为,未来要通过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产业园区的共建等方式,来实现产业在珠三角和东西北的合理分工,打造珠三角总部+东西北制造业基地的模式,当前广东提出的打造大珠三角经济区,也就是要让珠三角和东西北之间更加紧密协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