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昔日雪山草地今天牦牛遍地 高海拔红原的脱贫攻坚

第一财经APP 2018-08-14 22:17:09

作者:章轲    责编:黄宾

红原县创造了“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村级集体经济特色养殖保险”的模式,降低了致贫返贫风险。人们称赞这是红原的“吉祥三保”。

8月,大半个中国正值高温酷暑;而在红原,人们依旧穿着秋冬装。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红原县,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36℃。“在红原,基本上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红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嘉央罗萨打趣地说。

说起长征,很多人会想起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很多就发生在红原。自然条件艰苦和基础设施薄弱可见一斑。作为深度贫困县的红原,目前最大的压力就是脱贫。

2017年前,红原县有贫困村13个、贫困人口1352户5056人,贫困发生率13.34%。截至2017年底,累计实现贫困村退出11个,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3户463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按照红原县确定的目标,2018年计划2个贫困村退出和77户288人脱贫,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19年至2020年,通过动态扶持、巩固提升,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川西北拥有宽广秀美的草原自然风光、奇异多彩的藏民族风情和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摄影/章轲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的部署,这个阿坝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国家高原藏区深度贫困县,已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和湿地保护试点县,正在开展新时代草原经济发展的探索,同时也为全国新一轮的草原保护与发展探路。

以“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闻名于世的红原县,如今又开始了一场新的长征。

“五联+”产业脱贫新模式

第一财经记者在红原县采访时看到,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的大草原上,牦牛随处可见,而牦牛正是红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全县有牦牛40多万头,畜牧业一直是红原的支柱产业。”嘉央罗萨告诉第一财经。

红原县是四川省阿坝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高寒牧区县。摄影/章轲

在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中心厂长柳柏青介绍,通过实行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优先收购畜产品协议和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企业与11个乡镇400余户贫困户签订优先收购协议,并给予特殊补贴,每年累计支付建档立卡贫困户奶款170余万元,户年均增收4250余元。该公司还常年解决当地用工2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人入企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1.1万元。

除了龙头企业的带动,红原县还探索出了“金牦牛轮养联带”“让利寄养”的模式。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当地,政府将产业扶贫资金直接投向村集体合作社,统一购置生产性母牦牛归村级集体经济所有。村集体合作社为有能力放牧、有牧业生产资料的贫困户,分发母牦牛,并利用自身草场“让利寄养”。

在阿木乡卡口村和峨扎村,2015年5月,村“两委”根据贫困户情况,将200头生产性母牦牛,分发给有饲养能力和饲养技术的贫困户16户82人进行第一轮轮换饲养,产生的幼仔、鲜奶、牛毛等收益归寄养人所有。两年期满后,母牦牛如数归还。其间,牧户获得财产性收入21万元,其中幼崽181头,产奶0.9万公斤,人均年增收1290元。

在红原县更攀农牧民合作社总社,社长八宝告诉记者,合作总社整合了全县34个合作社资源,抱团发展,辐射带动11个乡镇共7000余户农牧民。

八宝说,合作总社采取“政府+合作总社、金融机构、合作社、牧户、贫困户”联合的“1+5”共融方式,整合政府扶贫资金以“股权量化”形式对贫困人口全覆盖,人均增收190元/年。此外,合作总社还建立了“脱贫转股”机制。

八宝预计,2020年后,34个村集体的转股收益平均可达2.5万元。

嘉央罗萨说,红原县脱贫模式的特色就是探索出了“五联+”产业化驱动发展模式(龙头企业联带、集体经济联营、社会力量联动、发展基金联扶、金融扶持联保、+转产转业),实现了由“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

“吉祥三保”保牛保草

如何有效地降低致贫返贫风险,这是许多脱贫地区的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在红原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创造了“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村级集体经济特色养殖保险”的模式,降低了致贫返贫风险。人们称这是红原的“吉祥三保”。

嘉央罗萨介绍,结合高原牧区畜牧业的特点,红原县一方面推动金融保险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扶贫农险产品;另一方面也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壮大县域企业贷款融资,探索了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脱贫之路。

2014年,红原县政府与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安盟”)率先在四川省推出了政策性牦牛保险,财政为40万余头适龄牦牛参保,贫困户参保牦牛每头补贴保费96元,贫困户适龄牦牛投保参保率达到100%。几年来,保险公司对因灾、因病致牲畜死亡或受损的牧户,累计理赔1.2亿元,其中贫困户获理赔1000余万元。

2015年,红原县率先启动全国藏区“草原保险”试点,覆盖草场135万亩,保险责任期内发生火灾面积465亩,赔付6975元。

统计数据显示,红原县5年累计承保适龄牦牛169.4万头,支付牦牛保险赔付款1.125亿元,受益牧民6.32万户次(贫困户适龄牦牛投保参保率达100%,累计赔付1000余万元);户均赔款1780.28元,赔付率达82.25%。

8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到四川省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摄影/章轲

8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到四川省红原县更攀农牧民合作社总社调研。摄影/章轲

2017年,红原县还在全国首创了牦牛活畜目标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该险种以牦牛目标价格为指标,对参加保险的牦牛交易价格风险进行保险。首批承保574头牦牛,为牧民提供风险保障金220.42万元。

今年,红原县还计划将所有冬春草场476万亩全部纳入保险范围,尽可能把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红原,有一个针对村集体的特色养殖“防返贫保”。县政府与中航安盟合作,采取财政扶持补贴保费190元/头,村集体经济自筹保费5元/头的方式,为获得“健康养殖基地”“麦洼牦牛良种选育基地”“高产奶基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村集体组织提供保险。截至目前,红原县7个乡镇1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含5个贫困村)2181头牦牛参加了特色养殖保险试点。

红原县还有落实贫困户政策兜底的“扶贫保”。县政府投入8.52万元,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为全县1420户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扶贫兜底保障,并为参保贫困户提供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疾病身故等保险,解决这些群体因意外事故和疾病等致贫返贫。

打好“红”“绿”两张名片

“红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地方,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而红原这个名字更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嘉央罗萨介绍。

同时,作为“中华水塔”“江河源”“生态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原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和上游重要的生态水源涵养地,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红色”与“绿色”也因此成了红原县的名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红原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资源。”红原县委书记廖敏说。

8月7日至9日,借“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红原”活动在当地举办之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四川省、阿坝州和红原县党委政府集思广益,共同谋划这一改革试验区的新走向。

在红原县举办的“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论坛上,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新成立的国家林草局将从草原生态建设的全局出发,谋划好草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现草原合理利用、草畜平衡、牧民增收。国家林草局也将尽己所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为红原、藏区、牧区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8月8日,在四川省红原县举办的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中国十人谈”。摄影/章轲

8月8日,大批旅客在四川省红原县月亮湾景区游玩。摄影/章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常纪文表示,红原县要始终站在筑牢黄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要找准自己有什么、优什么、特什么,实施优势发展、错位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郑水泉认为,红原要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从发展的角度,红原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到生态牧区建设、新能源发展,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不过,在红原县采访时,第一财经记者明显感觉到,目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是交通。

7日上午,第一财经记者一行在国道317汶川段遭遇山体滑坡,在拥堵路段滞留长达4个小时。进入红原县境内后,道路依然狭窄不平,凌晨1时许,仍有多处拥堵路段。从成都到红原四百多公里的路程,记者乘坐的大巴走了约13个小时。

“川西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应从交通一体化的高度,布局好这一地区的航空、铁路和公路建设。”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东明说。

8月7日,在成都通往红原的路段,由于出现山体滑坡,持续不断有零星飞石,造成长时间交通拥堵。摄影/章轲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