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探访海上艺术丝路】古老贸易口岸宋卡的华人往事与艺术振兴

第一财经 2018-09-07 11:46:03

作者:李刚    责编:李刚

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的艺术家相比,泰国艺术家的创作给人轻松的感觉。泰国南部的艺术面貌究竟如何?借由大华银行的艺术活动,第一财经前往宋卡采访,并与生长于南部的艺术家苏吉深入交流。
N+携手大华银行共同呈现海上艺术丝绸之路泰国篇

行走在泰国宋卡老城的街道上,不经意间,时空穿越感倏忽而至。一栋古朴的闽南样式民居,一座承载华人信仰的小庙,乃至路边张贴的中文条幅和纪念品商店的老城旧照片,都与中华传统密不可分。再往前走,看到近年来为活化传统街区而绘制的涂鸦壁画,画面上也是华人面孔和华人生活场景。

车水马龙的曼谷街道

这里,是两三百年前赫赫有名的商贸大港,纷至沓来的华人往来经商并扎根于此,打造出繁盛的唐人街。当年,居民以华人为主,生活也是中华样式。如今,宁静取代了繁华,路边小店里那些华裔面孔的老人家脸上,是历尽沧桑的从容。

位于泰国南部接近马来西亚边境的宋卡,曾是海上丝路的重要一环,来自中国、印度与阿拉伯的商人汇聚于此,交易各色货物。

宋卡老城,近年来为活化传统街区而绘制的涂鸦壁画。

位于泰国南部接近马来西亚边境的宋卡,曾是海上丝路的重要一环,来自中国、印度与阿拉伯的商人汇聚于此,交易各色货物。背靠东南亚腹地,这里曾是橡胶和锡的主要集散地,也是橡胶、椰干、燕窝等的重要出口港。一度发达的商业和多元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代艺术遗产,宋卡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与独特语言,令它和周围地区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也孕育出了独特的当代艺术。

曼谷分布着 400 多个佛寺(或寺庙)

2010年,泰国政府将宋卡老城列为泰国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人而言,泰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是独立电影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近年来,当泰国的沙滩、寺庙、美食与平和乐观的国民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在泰国与艺术相遇也就顺其自然了。曼谷和清迈是以艺术和设计闻名的城市,在曼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文化中心是年轻人的打卡胜地。而今年11月,首届泰国双年展将在甲米举办,几乎同期,曼谷艺术双年展也将呈现于曼谷的多个寺庙、宫殿和商场。

美人鱼雕塑是宋卡府的标志性建筑,这片海滩也被称作“美人鱼海滩”。

“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的艺术家相比,泰国艺术家的创作给人比较轻松的感觉,可能因为泰国从未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所以艺术创作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谈到泰国艺术在东南亚地区的风格特征时,资深策展人颂蓬(Somporn Rodboon)对第一财经说。

城隍庙再现了华人的传统信仰和生活场景。

泰国南部的艺术面貌究竟如何?借由大华银行的艺术活动,第一财经前往宋卡采访,并与生长于南部的艺术家苏吉深入交流。

一座结构简易的大厅,是宋卡当地艺术活动中心的主要建筑,6月23日下午,新一届大华银行年度绘画比赛的发布会在这里举办。宋卡及附近地区的艺术家,与从曼谷、清迈等地赶来的艺术家、美术馆馆长以及比赛评委代表,在大厅内发表演讲并与本地艺术家交流。

当日活动的焦点人物,是2017年大华银行年度绘画比赛泰国及东南亚地区最佳画作奖获得者苏吉(Sukit Choosri)。他的获奖作品名为《一轮人生》(One Life)。这是该奖项自2013年增设东南亚地区大奖后首次由泰国艺术家摘得桂冠。

融合社会现实与信仰

坐在第一财经记者面前,苏吉又黑又亮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泰国南部人的温和谦虚与自在从容,令对话得以跨越文化差异,成为一场质朴而鲜活的艺术课。

41 岁的艺术家苏吉是2017 年大华银行年度绘画比赛泰国及东南亚地区最佳画作奖获得者。

苏吉从身材小巧的妻子身上获得创作灵感,《一轮人生》所呈现的生命的多重瞬间,获得赛事评委的一致认可。简洁的画面上,一位手持枯萎莲蓬的动漫风格少女,眼里映着佛陀的剪影,脸上、身上则笼罩如阴影般的菩提树,有叶,也有枯枝。苏吉对细节的处理极为细致,蛋彩画的质感借由小圆刷的独特运用技巧得以展现。

在苏吉的获奖作品《一轮人生》中,细节的处理 极为细致,蛋彩画的质感借由小圆刷的独特运用技巧得以展现。大华银行供图

“作品中枯萎的莲蓬以及落叶,可以理解为对死亡的预示,人物眼睛里的佛像,则与佛教信仰有关。”专访中,苏吉直白地解释自己作品对象征主义的运用。“创作过程中的辛劳与沉思,以及它讲述生命极其短促的方式”,这是评委为之心动的另一个原因。

宋卡活动现场的另一位嘉宾,是大华银行年度绘画比赛的评委之一颂蓬,她曾是福冈亚洲美术馆委员会成员。颂蓬是众多泰国艺术家的老师,也曾教授苏吉艺术理论,在她看来,苏吉的特点是把大自然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些概念并不只是属于某个特定的地区,可以表达出非常丰富的含义”。

苏吉作品的两个主题是社会现实和信仰。在《一轮生命》中,信仰是作品中投射在菩提树上的部分,而现实问题,则关乎儿童与未来。“现在的社会与以前完全不一样,孩子是家庭的中心,需要什么父母就要提供。而我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我在农村从小就要干活、种田,所以我的作品与乡村、信仰以及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密切相关。”苏吉说,他通过作品去乐观而积极地看待社会问题。

41岁的苏吉任教于洛坤艺术学院,他在洛坤的住宅兼工作室靠近森林,“周边的自然环境就是我工作的背景,比较安静的大自然。有时候我需要更平和的创作环境,就去附近的瀑布那里绘画。”花朵、树木,南部独特的文化和佛教信仰,传统的自然与文化在他的画作中以融合的面貌呈现于当代。“很多人说我的作品让人快乐,可能是因为与大自然和信仰有关,这些元素令人心情愉悦。”苏吉说,自己的作品有点像小朋友的作品,形式很简单,“表达方式偏向漫画,但其中有多重含义”。

苏吉的工作室,一幅待完成的作品。艺术家供图

苏吉生长在乡村,艺术的种子早早萌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有艺术天分。”正式开始学习艺术后,他有些技巧学得快,有些则学得慢一点,但艺术始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到现在,“作为艺术家,每一天都要挑战自己,每天都要有进步。”他的言语中,仍有早年艰苦求学精进艺术修为的韧劲。

从新加坡再出发

当代与传统的融合,本土与国际的连接,是苏吉得以胜出的原因。他说:“每个国家的文化里都有表达美的方式,我希望通过象征的形式展示泰国文化,也是用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来表达。”

身处相对偏僻的泰国南部埋头教学与创作,苏吉以前缺乏国际交流的机会。获奖后,他得到了在新加坡大华银行艺廊(UOB Art Gallery)展览的机会,得以结识包括诸多美术馆馆长在内的业内人士,也与很多外国艺术家有了交流的机会。“对自己的创作方向更有信心了,交流中得到的一些概念也可以用于以后的创作。”

当代艺术无国界,苏吉说:“我是泰国艺术家,但我绘画的主题和内容,其他国家的艺术家都能理解,对于这些很有泰国特色的概念,他们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问题。”获得2017年大华银行年度绘画比赛的泰国站以及东南亚地区冠军后,苏吉得到了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希望其他艺术家朋友也能得到机会,这一次在宋卡的发布会,一些朋友就是得到他的邀请后前来参加的。“对我来说,奖金和奖品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更好的机会去创作新作品,挑战自己,让自己能更进一步。”苏吉看重获奖后出现在他面前的宽广天地。

在新加坡参加展览期间,苏吉认识了一些收藏家。其中一些藏家专程来到他在泰国的工作室,购买了不少作品。更令他高兴的是,这些藏家在他的介绍下,也买下了一些其他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新加坡展览之后,苏吉作品的价格提高了很多。“展出的作品基本上在展览期间就卖光了。买家大多来自新加坡和印尼。可能新加坡的高楼大厦很多,没有接近大自然的环境,所以大家很喜欢我作品中的自然元素吧。”苏吉分析说。

帮助其他艺术家,帮助孩子

获奖后,苏吉经济上宽裕了一些,“我不是有钱人,在泰国做艺术教师的薪水不高,还要用薪水买绘画材料等,还是有一些压力的。”作品赢得藏家青睐后,他也能放松地创作新作品。

他的另一个心愿,也在经济条件改善后实现了。“我15岁时就有个梦想,如果自己有钱了,要给孩子们发奖学金。现在生活条件稍微好一些了,可以给那些贫穷家庭的孩子们发奖学金,对我来说,这就是梦想成真了。”苏吉真诚地说。

苏吉的公益梦想,得到了很多前辈艺术家的启发和鼓励。他说,很多泰国艺术家成名后,都会把销售作品的收入用于慈善和公益领域,以推动社会进步。“我每天都要拼命工作,因为看到了前辈艺术家的成就,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取得那样的成就,不可以停下来。”他说,“艺术也是生活,既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可以供养家庭,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透过翻译的转达,苏吉的朴素艺术理想仍令人感动。

苏吉告诉第一财经,他喜欢中国文学和哲学,爱读鲁迅的作品。最近,他有机会去中国,在北京参加展览,《一轮生命》的后续系列,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新加坡的藏家对于艺术作品的心态更开放,而北京的藏家更关注作品的价值。”在中国,苏吉看到很多艺术作品融合了当代和古代的内容,与他的创作方式颇为相近,这让他更坚定地认为,能把泰国的传统与当代连接在一起表达,才是最好的。

曼谷和清迈都是东南亚的艺术重镇,泰国其他地区的艺术资源和活动相对少了很多。但随着大华银行年度绘画比赛等多项赛事的举办,生活在各地的年轻艺术家得到了事业发展的良机。“近几年有了大集团的支持,年轻艺术家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他们的技巧和内容都有比较大的变化。”颂蓬女士说,随着这些艺术比赛的展开,一些美术馆管理者和担任评委的艺术界人士也可以经常到不同地区参与活动,与各地艺术家交流,把机会带给他们。

“交流中我发现中国和泰国的艺术家要处理一样的主题,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泰交流艺术展。”颂蓬微笑着说。这位长者的笑容中,有泰国艺术的丰富与包容,也有两国漫长历史交流中绵绵不绝的彼此吸引与信任。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摄影记者任玉明、胡军拍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