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吴永刚执导、阮玲玉主演的《神女》上映,成为中国默片巅峰之作,九十年时光流转,它仍是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永恒经典。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阮玲玉逝世90周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4K修复版《神女》现场交响乐特别献映”在上海影城举办。此次放映为中国电影资料馆2025年最新4K修复版《神女》的上海首映,由上海交响乐团现场演奏作曲家邹野为本片创作的配乐,导演胡雪桦现场执导。
步入影城大厅,像是重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不少观众身着旗袍、长衫奔赴放映现场,人手一份老报纸式样的场刊,场刊上映着“无冕影后阮玲玉表演巅峰!联华主力出动第一军!”的字样,复古装扮的工作人员摇动着场铃提醒着观众,好戏即将开场。
灯光渐暗,银幕亮起,亚洲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奏响第一个音符,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到91年前《神女》首映礼现场,等待电影明星阮玲玉在大银幕上显影,重生。
《神女》为何不朽
《神女》上映这一年,阮玲玉24岁,吴永刚27岁。彼时阮玲玉已是电影明星,吴永刚是初出茅庐的新导演。
上世纪三十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电影人以影像为镜,直面社会现实。《神女》的故事以“暗娼”阮嫂的双重生活为核心,通过她为抚养幼子被迫卖身,反抗流氓却不幸入狱的命运,向社会发问:底层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在《神女》之前,吴永刚在各大电影公司担任美工,《神女》是他第一次做导演。晚年时,吴永刚回忆该片创作,源自他每天下班路上看见的真实情景:孤苦无依的妇女在昏暗的街道上游荡,她们抹了脂粉,强颜欢笑,到处拉客。他原想借助画笔反映她们的痛苦生活,而后决定用电影的方式倾诉她们的不幸。当他拿着《神女》剧本拜访阮玲玉时,这位电影明星欣然参演。
阮玲玉细腻自然的表演无疑为影片增色,赋予角色复杂立体的灵魂。她仅仅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将妓女无奈悲哀的处境和母亲对孩子真挚强烈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沉浸于角色跌宕起伏的命运之中。吴永刚形容阮玲玉如同“感光敏锐的底片”,“无论有什么要求,只要向她提出,她都能马上表现出来,而且演得那样贴切、准确、恰如其分。”
《神女》是吴永刚对时代之痛的真实体验,对社会暗面的控诉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塑造有血肉和情感的角色打动观众,也令影片拥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在导演胡雪桦看来,九十年过去,再看《神女》,依然不朽,它将一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存在紧密结合:“吴永刚导演在1934年,27岁的年纪,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深刻观察转化为电影,折射出一个时代,这太不容易了。”
物理介质上,历经90年岁月侵蚀,《神女》的原胶片已出现褪色、划痕与抖动等问题。2025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专业修复团队依托先进AI技术,对当年的35毫米硝酸底片进行4K超高清扫描与修复,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留了影片的原始质感,视觉呈现更加清晰。
在大银幕上观看最新修复版的《神女》,街景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旗袍的纹理与褶皱纤毫毕现,阮玲玉的微表情、睫毛在脸部投下的阴影清晰可见,黑白影调的层次感得以强化,光影的对比也更具戏剧张力。
电影与交响乐跨界联动
《神女》中蕴藏的人道主义关怀跨越了文化与时代,它也成为世界观众最熟悉的中国早期电影之一,在加拿大、法国、葡萄牙等海外放映的时候,常有当地演奏家现场配乐。这一次,《神女》回到了它诞生的城市上海,由上海交响乐团现场演奏。
作曲家邹野将民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其音乐富于1930年代上海的城市气息,兼顾影片作为一部血泪史的厚重感。在邹野看来,好的电影配乐应当让观众忘记音乐的存在:“如果观众能够被电影打动,那么我的音乐就成功了。”此次特别放映,由三管编制的交响乐团与女高音歌唱家联袂演绎,《神女》的魅力得以彰显放大,越发感人至深。
与此同时,影院作为画外空间也被被纳入这场放映。主办方根据演奏的需要重新搭建了舞台,匹配了合适的灯光、舞美,以及更适合交响乐演出的音响系统。银幕前,音乐家们身着海派服饰演奏,与银幕中阮玲玉旗袍相互呼应,带领观众重返《神女》诞生的时刻。
过去十余年,上海电影博物馆与上海电影资料馆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研究与推广电影文化遗产,通过主题展览、电影展映、公共教育活动、文旅体验活动以及周边文创产品等形式,探索电影作为文化遗产的多元呈现模式。
配合《神女》的特别放映,上海影城搭建了《神女》主题微展览、电影周边文创产品销售展台等。放映当天,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序厅举办的两场主题论坛为观众做映前导览。吴永刚之孙吴嘉葵,《神女》配乐作曲家邹野,以及现场导演胡雪桦为观众解读《神女》的创作历程与艺术价值。上海电影博物馆副馆长王腾飞、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则通过各自的实践,讨论了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如何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上海电影博物馆副馆长郭磊告诉第一财经,此次《神女》特别放映活动的举办,是希望通过跨界、多元的方式激活电影遗产,将博物馆里珍藏的文化内容带回影迷身边:“通过最先进的修复技术,让这部90年前的默片巅峰之作重返大银幕,让今天的观众看见阮玲玉作为电影明星的风采。”
本次特别活动综合考量电影放映与音乐演出市场的消费标准,设计了阶梯式票价,包含188元、288元、388元三个票档。开票当天,前两个票档“秒光”,最高票档在放映当天接近售罄。尽管这场放映的票房收入难以覆盖其成本,在郭磊看来,此次尝试依然重要:“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这120年中,不乏《神女》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希望在各类电影展映之中,既有国际大师的影片放映,也有中国电影的力量和声音。”
自2013年上海电影博物馆成立以来,每年都会推出华语电影展览和展映活动,向观众推荐过《孔夫子》《盘丝洞》《恋爱与义务》《假凤虚凰》《风雨之夜》等经典影片,探索电影遗产的“再价值化”。郭磊告诉第一财经,希望通过为默片配乐等放映方式的尝试,将更多华语老电影重新激活。
紧随《神女》放映,“芬芳姿影:看见银幕内外的她们”影展于5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影城举办,展映包括《女篮5号》《舞台姐妹》在内多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上影出品经典电影,通过展现银幕经典女性形象的变迁,实现跨时代的对话。郭磊透露,上海电影博物馆还将推出电影论坛、主题展览等一系列的电影文化活动,致敬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系列短视频通过专访总部位于上海的跨国企业相关负责人,从企业和经营者的切身感受出发,讲述上海总部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展示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
诺和诺德达成22亿美元交易,开发新型减重疗法
在科技创新加速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当下,资本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赋能多领域创新的核心引擎。跨界共振中,资本如何锚定下一个增长极?AI、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哪些深层变化?本期“陆家嘴金融沙龙”的主题是《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邀请投资界的领军者和产业先锋等,共话资本赋能创新之道,敬请关注!
恐慌指数VIX过去一周飙升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