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截至目前,央行尚未明确表态是否跟随美联储加息,此前,虽然美联储9月加息已被市场充分预期,但市场对中国央行的相应操作始终存在较大的分化。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称,跟随美国加息不适合我国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美国加息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也会有一定压力,但压力不会太大,因为我国经济总体稳定,也有一系列的汇率和资本流动的管制措施,何况中美利差尚在。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央行目前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在方向和时点选择上都表现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我国作为经济大国,货币政策更应该基于本国的经济周期进行调整,外部压力是次要因素,接下来央行的应对策略很可能是在国庆后再次降准。
人民银行暂未跟随加息
9月27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达到2.0%至2.25%。面对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央行未明确表态。央行今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600亿元逆回购自然到期后未开展对冲操作,也导致了央行加息与否结果的缺席。
此外,央行今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有4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20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净回笼600亿元,也导致了央行加息与否结果的缺席。
盛松成认为,跟随美国加息不适合我国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我国当前需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不应该跟随加息,首先我国不是联系汇率制,其次中美的经济周期也不同,基于这两方面我国不应该跟随加息。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国是经济大国,对于大国来说,货币政策更应该着眼于自身需要,基于本国的经济周期进行调整,外部压力要考虑,但是是非常次要的因素,如果国内经济未来出现过热就应该加息,而不是美国加息我国就加息,不存在跟随的问题。
赵庆明指出,经济的表现是最根本的,实体经济表现好会提振大家的信心,金融也会更稳定,央行如果加息收紧,实际效果会适得其反,失去金融的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短期内央行有理由不立即跟随美联储加息,后期国内货币市场政策利率仍存在小幅上调的可能。
“央行目前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在方向和时点选择上都表现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但考虑到下半年美国还有一次加息,年内仍然存在一次跟随加息以释放政策信号,不过时间点就比较灵活了,可能会等到12月份跟随美联储加息,在此期间可以进一步观察美国的汇率走势进行调整。”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今日早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642,下调71点,为8月24日以来最低。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8571。
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也引发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盛松成指出,美国加息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也会有一定压力,但压力不会太大,因为我国经济总体稳定,也有一系列的汇率和资本流动的管制措施,何况中美利差尚在。
盛松成还表示,“这也再一次表明所谓目前是最后完成人民币汇率改革最佳时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国还是需要对汇率予以适度的引导、管理甚至一定的干预。我国利率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一些资产价格(如房价)也是调控的,而要求更敏感的汇率实现完全自由浮动,显然目前是不现实的,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目标。”
加息降准未来可期
关于接下来的国内货币政策,王青认为,“加息降准”将成为央行未来应对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政策组合。
明明认为,长期趋势来看,全球金融周期协调仍然存在矛盾,回顾本轮全球金融周期的走势,随着美联储从2015年开启加息进程,国内在2016年开启去杠杆进程,全球主要的金融周期进入收缩阶段,经过将近3年的时间,美国经济升至阶段高点,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调经济增长预期,渐近式加息仍要继续,中美利差压力较大。
明明预计,今年降准政策呈现非常明显的周期性,为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和稳内需,货币政策很可能在近期再次降准,落脚到具体时间点,国庆节后经济金融数据公布后存在一个合适的政策公布时间节点。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完善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更多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
尽管此前特朗普总统打破惯例,连续对美联储加息政策进行口头干预。但鲍威尔今年2月就任美联储主席后,继续坚持前任的渐进式加息路径,东方金城王青指出,近期美联储关注的两类数据持续走强,也推动其做出加息决定。
在劳动参与率企稳背景下,8月美国失业率为3.9%,持续处于近40来的最低点附近,在通胀方面,8月美国CPI与核心CPI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和2.2%,虽较上月略有下滑,但仍保持近3年以来的上升势头。而在美联储关注的通胀指标PCE(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方面,最新的7月数据已分别升至2.3%和2.0%,均已达到美联储设定2.0%的政策目标。
王青分析道,为防止经济过热,并为未来的经济衰退预留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是美联储本轮加息的主要考虑因素。
他还称,下一步美联储是否继续保持货币收紧步伐,将主要取决于美国国内物价上涨势头,持续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美联储加息会带动全球金融环境收紧,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将相继收紧货币政策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王青认为,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势必会产生外溢效应,带动全球金融环境收紧。
“欧洲央行将在年底退出量化宽松措施,并最早在2019年年中启动加息。日本央行也正在向偏紧的方向微调货币政策。除英国、加拿大、韩国外,短期内将有更多发达经济体加入加息行列。此外,伴随美元升值引发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承压,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土耳其等重要新兴经济体也正在或趋向上调本国利率。”王青说。
今日早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的中国香港金管局宣布上调基本利率25个基点,至2.50%,即时生效。这是今年以来香港金管局第三次调整基本利率。香港金管局称,上调基本利率的举措是因美国于9月26日调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25基点而作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美联储如期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但是缩表进程却进一步落后于原定计划,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为保持货币政策的“不松不紧”,美联储加息与缩表的政策搭配存在“跷跷板”效应,即加息的提速必然伴随缩表的放缓。
接下来,程实认为,美联储有望继续强化政策搭配的“跷跷板”,当前至2019年上半年,“快加息+慢缩表”仍将延续,2019年下半年,政策“跷跷板”有望反转,切换为“慢加息+快缩表”,缩表成为政策新重心,由于“跷跷板”避免了加息和缩表的共振,当前至2018年年末,全球金融市场将迎来平稳期。
建议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提前布局,保持充足的市场流动性,满足财政、银行、居民、企业、金融市场等各领域的资金需求。
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下周启动发行。
25日,央行并未披露MLF具体操作情况,同时在公告逆回购操作情况时,首次披露投标量情况。
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结构性降息也是降息,同样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