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二五”民企信贷大礼包:银行并非“背锅侠”,实打实配套政策正落地

第一财经 2018-11-11 17:53:34

作者:宋易康    责编:林洁琛

各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央层面成立的国家融担基金,将帮助银行分散民企信贷风险。“有了这样分散超额风险的机制,留给银行的部分风险已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一二五’目标是监管鼓励的一个整体方向,而不是具体监管指标,并不要求每家银行都必须要达到。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增速,会引导银行增加对民企的融资,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贷款标准。”11月10日晚间,监管人士向市场解读“一二五”目标的真实含义。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两度喊话纾困民企,还送出“一二五民企信贷大礼包”。11月7日,他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首提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随后,郭树清就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答记者问再提“一二五”目标,并将其与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两控”相提并论。他指出,这将是针对民营企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的类似的政策目标要求。

不过,市场随后出现一些误读,例如,忽略了对民企新增贷款这一关键点,认为即将出现对民企的“天量”信贷投放,去杠杆政策出现转向;又例如,“一二五导向”将被落实为硬性指标,对银行金融机构“一刀切”等。

监管为“一二五”划重点

上周五,随着“一二五”目标提出,A股市场银行股大跌,其中上海银行、招商银行跌幅超4%,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宁波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跌幅均超3%。

事实上,多位银行业专家分析认为,银行信贷作为本轮纾困民企体系中的 “一环”,将银行认定为民企“背锅侠”解读过度。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二五导向”只是优化改善民企融资体系中的一环,不能简单理解为银行信贷是解决民企一切问题的方法,把银行当做“背锅侠”这个理解是过度的。

曾刚称,此前国常会很多要求包括疏通银行信贷以外的融资渠道,加强对商业银行考核,以及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属于综合施测,“一二五导向”是众多政策中的一个。仅就金融层面,除了银行信贷,央行民营企业债务发行支持计划,以及证监会市场上企业债发行便利措施,银保监会放开保险专项计划支持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的化解等,都是疏通信贷以外的其他融资通道。

“这不是监管考核指标,部分银行早已实现目标,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有限。”11月10日晚间,接近监管人士指出,首先,分母是银行业新增的公司类贷款项下,而非全部贷款。

其次,不会对各家银行提具体指标,部分银行早已实现目标。“一二五”并非是对每家银行的硬性考核指标,而是整个行业的方向性指标,也不会对单家银行提出具体指标,重点在于对授信政策全面重检,对可能不利于服务民营企业的规定、条款进行修订或废止,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

第三,不同情境下的压力测试显示,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有限、信用风险可控。业内在不同情境下的内部测试显示,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授信比例,不会对银行的不良贷款产生明显的影响。

第四,多措并举防范道德风险,银行不会放松风控标准。监管人士还表示,“一二五”目标制定之初就对防范道德风险重点考量。在尽职免责方面,商业银行内部必须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不是无条件、无底线的免责。“一二五”并不意味着银行需牺牲信贷投放的程序和与风险防控的标准。银行贷款发放仍需做好尽职调查和贷后管理,盲目扩张、公司治理能力低下、恶意逃废债的企业以及僵尸类企业,并不在银行支持范围之内。

最后,支持民营经济与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并不矛盾。郭树清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从长远来看,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应该契合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应比重。

“解释得很及时。”一位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对企业贷款的根本准则是‘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如果民企融资符合这三性,不需要鼓励和引导。”

不是“放水”,更非去杠杆转向,实打实配套政策正落地

事实上,“一二五”导向并不意味着银行体系大放水,更不是政策转向,而是强调结构优化。

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要“腾”,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盘活信贷存量,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建立联合授信机制,腾出更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

曾刚认为,监管要求银行将新增资源适度投向民企,并将原来被占用的如坏账,国企和地方投融资平台过度占用的资源退出一部分分给民企,这实际上是结构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优化符合整个宏观政策导向,也服务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导向, “一二五导向”的实质不是总量扩张,而是结构调整。”

曾刚说,郭树清提到的“一二五导向”是针对新增企业贷款的比重,新增企业贷款比重已经不含个人贷款增量了,所以不是大规模量的扩张,规模没有市场相像的大。一些市场分析直接将“一二五”目标与现有银行信贷存量挂钩,意味着“天量”的信贷投放,这是理解上的误区,“不是总量无节制的扩张或去杠杆方向的转变。”曾刚肯定的说。

不过,面对“一二五导向”,市场的疑问还在于,如果不是监管指标,并非硬性要求,也不考核,如何保证这样的目标不流于空谈?而如果通过监管考核或窗口指导等措施,来进行鼓励和引导,又如何保证不影响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自主决策?

曾刚指出,“一二五导向”考核不仅仅是约束,也有配套政策支持,给银行带来的压力风险不大。例如,在提出“一二五导向”的同时,银保监会也配套了一系列监管政策予以支持,包括监管成本的降低和提高收益,以抵消因加大民营企业贷款可能导致的风险上升。

另一方面,央行近期提供结构性中期借贷便利,将低成本资金给银行对民营企业投放,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和流动性成本,这使得银行做民营企业贷款成本收益不匹配的局面可以得到优化改善。

目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更为“实打实”的配套政策正在落地,分担银行体系风险。今年9月,由财政部联合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等20家机构共同组织发起设立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启动运营,首期注册资本661亿元,10倍杠杆,可撬动6000多亿资金,实打实纾困民企。

如果说这个“给担保公司做再担保,担保公司给银行做担保”的国家级融担基金对银行风险分担的机制还稍显间接,那么,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实践已经表明,如果政府能做好风险分担的后盾,银行也会适当降低信贷审核门槛。

例如,在中小民企聚集的江阴市,2016年江阴市政府财政出资3亿元,作为保证金放入合作银行,并与合作银行签订协议,按照1:10比例,打造了总规模30亿元的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而在金华,政府部门、金华银行及第三方担保机构共同合作成立科技风险资金池,通过三方风险共担机制,来为当地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免担保、低成本的融资服务等。

与此同时,被央行行长易纲称为纾困民企“三支箭”之一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也是类似的违约保险、和融资担保相同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吸收投资人和债券持有人的超额风险。

“力推首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尽快发行,同步梳理第二批符合条件的民企名单。积极参与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相关工作。”11月9日,央行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在 “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上表示。

曾刚称,风险分担、政府承担正在逐步做实。民营企业信贷风险高是不争事实,信贷损失都由银行承担可能影响长期投放意愿,目前各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央政府层面成立的国家融担基金,将帮助商业银行分散民企信贷风险。“有了这样分散超额风险的机制,留给银行的部分风险已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曾刚说。

坚持市场化,区分两类民企

曾刚指出,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如果民营企业对经济贡献的占比和银行对民企贷款投放结构不一致,差异较大,对银行长期而言不是好事。

“如果银行继续维持对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高投放,未来发展将会遇到瓶颈,当上述国有企业和地方投融资平台在经济增长中占比下降,银行将遇到较为严重的资产荒问题。”曾刚称。

曾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原则,不能将信贷调整方向变成行政命令,为了完成指标而做。 要尊重银行专业性,尊重金融市场的规则,为银行创造条件,但是具体选择哪些企业要让市场自行做主。

“民企困难不单是金融支持不够的原因造成,外部环境改变和内部管理、企业盲目扩张等都是原因所在。企业说银行抽贷、断贷,但实际上与企业合作的银行家数反而是增加的。从贷款余额看,最近几个月贷款余额有所下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 北京银保监局筹备组组长李明肖在上述“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上指出。

他说,金融服务也要区分,“例如企业发行定向债,长期不用;接着企业在央行系统又发了中短融,中短融不太好发,市场信心不够,如此一来,银行看到企业在债市并不理想,银行支持的都是信用贷款,势必会影响信心。实际上,银企合作是双方的信任,解决民企困难不单纯是金融端发力,金融、企业双方需要共同努力。”

曾刚也说,目前民营企业中有好的,长期有前景、短期流动性紧张,需要救急;另一类企业是产能过剩需要被淘汰,但这些企业也需要钱,给这些企业贷款,不但会造成银行长期风险,也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利,浪费了有限的金融资源,“所以要对两类企业准确区分,需要尊重市场化原则,尊重银行自主选择。”曾刚说。

警惕监管套利,坚持法制化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指出:“一二五”的具体落地,对于立法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考虑如何避免新政策引起市场摩擦,尤其需要考虑如何避免引发新一轮的监管套利。

曾刚则称,在当前纾困民企的大背景下,仍需依据法治原则要求来做。一些失信企业,过度杠杆、过度扩张,不但不应该支持反而需要对他们进行处罚,才能让债权人保持信心,做到“敢贷”。

北京证监局局长王建平说,建议企业在政府和金融机构帮助下度过难关后,过于多元化发展、短期无力支撑的业务和资产需要处理。“从ICU出来进入KTV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他称,企业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提升主业竞争力,资产负债相对健康才能走的远,“金融环境明显改善后,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调整和完善,最后才能实现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想破产吗?七部门发文推广的个人破产“深圳模式”了解一下

深圳探索为深入推进个人破产制度改革试点提供了参考,也向社会传递出“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个人破产不等于欠债不还”等积极观念

2023-11-23 21:30

银行公司信贷数智化系列二:公司信贷数智化,专精护航扬新帆

毕马威金融科技咨询团队基于过往项目的专业服务经验,创作了《银行公司信贷数智化》系列文章,旨在从多个项目中提取的主要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数智化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方案助力银行对公信贷业务数智化决策,并与读者分享毕马威专家的独到见解。本篇是《银行公司信贷数智化》第2篇——特色行业专精领域的信贷数智化。

2023-10-07 14:41

程实:货币政策的延迟累积效应︱实话世经

虽然加息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引发市场波动,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来在经济各个层面产生连锁反应。

2023-09-04 20:29

曾刚:货币政策目标、总量、结构和传导机制问题

大V有话说 | 货币政策的目标就要围绕经济、社会调整以及长期发展方向展开。要实现平稳过渡,在众多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中必须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充分就业,创造更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创造更为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核心在于解决上个经济周期遗留的风险问题。

2023-07-14 12:52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免去郭树清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务

任命王志军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分管国务院办公厅日常工作,正部长级),王永红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免去郭树清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务。

2023-07-04 17:5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