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人民币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在这一倡议下,如何推进人民币未来的稳健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礼卿在10月13日中国国际金融学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表示,首先积极推动市场化经济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保持经济增长稳步增长。其次,加快技术进步,构建新的贸易优势,保持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再次,加强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特别是加快建立市场化金融体系,加快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规模足够大的债券市场,并逐步提高国际化程度。最后, 稳步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同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张礼卿认为,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还有很大空间,现在人民币收付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和投资方面总额占比只有14%;人民币有可能成为最常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金融业务方面获得很大的发展,中国境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和人民币业务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城市都可以成为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可以在全球金融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金融很脆弱,美元持续升值环境下金融体系有可能会出问题,而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央行人民币互换协议是机会。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体系不是为了颠覆美元体系,而是为了弥补、减少这个体系的风险,减少、消除风险成本。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强调共商、共建,一方面中国需要利用现有的优势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另一方面还要为特别落后的国家创造比较优势,需要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他同时认为,需要构建一套适应“一带一路”发展目标的金融体系,这可能是未来要做的,这里面涉及到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间接的银行体系等。
上海与香港并非竞争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上海更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强后盾与重要补充。
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战略,支持“走出去”企业使用人民币开展国际结算、跨境投融资等,有效规避汇率波动,保障资金安全。
当前美债危机本质上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延续性震荡,其深层矛盾在于单极货币体系与多极经济现实的根本冲突。
多地明确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码跨境电商、海外仓布局等。
内外贸一体化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