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基因编辑婴儿”持续发酵,虽然贺建奎并未对此回应,但由其本人出镜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他在视频中讲述了两个婴儿露露和娜娜的情况,并就为何选择HIV、伦理问题等作出解释。
贺建奎:露露娜娜的降生“一切正常”
贺建奎在视频说,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没有其他基因被修改,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贺建奎: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贺建奎表示,首例试管婴儿露易丝·布朗的出生,当时一度有些争议。但四十年来,法规、社会道德与试管技术一同发展,并帮助800多万儿童来到这个世界。试管技术切切实实给无数家庭带来福祉,现在我们的基因手术则是帮助少数家庭的新试管技术。最后我想强调,基因手术目前仍然是一种治疗性技术。
我知道我的工作会有些争议,但我相信这些家庭需要这个技术。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
贺建奎: 选择基因手术因其“安全”且“有医疗价值”
贺建奎说,为什么使用基因手术,去预防HIV,而不是去研究致命疾病?两个原因,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在真实世界有医疗价值。我们选择被了解最充分的基因之一——CCR5,实际上有一亿人天然就拥有一种使CCR5基因失效的遗传变异保护他们抵御HIV。数十年来,许多临床研究用药物,模仿天然变异,包括美国第一例基因手术临床试验,试验被证明是安全的,抵御艾滋基因手术需要尽可能简单,简单到仅敲除几个DNA序列,虽然修复一个破碎的基因去治疗更多像家族性癌症或肌营养不良的疾病是有益的,但实现起来更复杂,目前,美国的研究表明尚未有这种修复能在胚胎层面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选取HIV作为首个治疗对象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医学价值。艾滋病仍然是一种致命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仍然亟需医学突破。
贺建奎:坚信历史将站在我们这边
贺建奎表示,把孩子叫做“定制宝宝”是错误的,这对有遗传疾病的父母来说是一种诋毁,这是在试图制造恐惧和厌恶的情绪。孩子并非被设计,而这也不是父母的意愿。这些父母携带着致命的遗传疾病——而这通常是两万个基因中的一个微小错误导致的。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父母去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见死不救。
关于如何帮助这些家庭,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坚信历史终将站在我们这边(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
我们草拟了胚胎基因手术的五个基本准则,包括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悲悯之心),Only for serious disease,never vanity(有所为更有所不为),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探索你自由),Genes do not define you(生活需要奋斗),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促进普惠的健康权),去确保这些技术将会被用来做有益的事情。请您在听到指责声音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许多沉默的家庭,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饱受遗传疾病的痛苦。
以上内容来自贺建奎本人发布的视频。
截至发稿,国家卫健委表示,对此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深圳科创委、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以及南方科技大学都否认了参与此研究。>>
深圳科创委深夜回应称,经核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从未立项资助“CCR5基因编辑”、“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自由探索项目,亦未资助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事件还在调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不是在我们医院出生的,这个实验也不是我们这边做的。我们对这个事件还在调查中,调查具体是哪个部门将这个事件把它公布出来的。”
南方科技大学则在官网发布《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称,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小核酸药物具有可成药靶点多、给药频率低等优势。
列万廷提出了基因、有机体、环境“三重螺旋”的概念,强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Verve预计,这种基因编辑疗法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推出,仅需一针便可用于降低心脏病患者的高胆固醇。
统ー规范我国先进治疗药品的名称、范围及归类,通过加速审评审批、合规监管与规范引导共同发力,更好地促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管国际协调与趋同。
临床上让脑部疾病实现了"一药多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