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耕读运动丨他们像中国古人一样,在富春山水间半耕半读

第一财经 2018-11-29 12:52:05

作者:西芒    责编:张有义

中国古代士人独有的“耕读文化”,正是在耕作、酿造、手艺等农作实践中,充分体悟到自然的节律和尺度所在,并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和伦理政治的指南。

中国古代士人以“归隐山水、半耕半读”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有的“耕读文化”,所谓“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知行合一的知识论。

俱舍书院所在的富春江心独岛,坐拥百亩良田

为什么要耕读一体?因为中国古人崇尚按照自然的节律和尺度,而不是僵硬的律法来行事;而体悟自然天道,不仅需要“心领神会”,也需要“身体力行”。正是在耕作、酿造、手艺等农作实践中,古人通过身体的运用,能充分体悟到自然的节律和尺度所在,并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和伦理政治的指南。这也是中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诗、山水隐士)如此发达的原因——山水画中最常见的四种人物,便是渔、樵、耕、读。

俱舍书院所在的富春江心独岛,拥有百亩肥沃良田,其中十亩被开辟为首期“山水农庄”,作为复兴耕读传统的基地。农庄位于森林密布、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富春山间,有天然矿泉水质的小溪潺潺流过,作为最环保的灌溉水源。农作方式,则完全采用“不耕地”“不化肥”“不农药”“不除草”的自然农法。

在俱舍书院,可以体验古人半耕半读隐逸生活

近日,数十位学员来到岛上,实践了亲手播种、栽培、收获和酿造的全过程,通过身体的劳作,在寥廓山水间充分感受自然的节律,体验古人半耕半读的隐逸生活。

田间课

开始耕作之前,书院特聘的农庄指导师、日本自然农人上条辽太郎(大家都亲热地叫他“六”)教学员们系上扎染的头巾,以最直观的“田间课”方式,向学员展示如何使用农具,一起识别杂草,了解自然农法中土地养分的维护等。

日本自然农人上条辽太郎

埋朽木

课后,六带领学员们搜集合适的朽木,为大家示范如何刨坑、碎木、埋土,以增加土壤肥力。

六带领学员们劳作

学员们分为4人一组进行比赛,一人负责拾朽木,一人负责刨坑,一人负责碎木,一人负责最后整平土地。大家分工明确,感受“像周日的休闲活动那样来从事农业”的乐趣。

文化课

既然是“耕读”,当然不能少了文化课程。此次由来自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的徐渊老师,分别从古文字学和神话传说的角度,为大家讲解先秦两汉的宇宙观、自然观和社会变迁。

学员们在文化课上

第一天,是以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为重点,从“象”与“数”这两大古人把握宇宙天地之道的工具出发,阐述决定农耕社会生存繁衍的主要因素。第二天,又从自然神和祖先神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

种与收

自然农法对食物的信条,是“身土不二”,即对人来说,最好就吃当地、当季出产的食物。食物是自然的恩惠,自然给的就是身体需要的。此次耕读活动正值秋冬之交,天冷了,人就该吃暖和的温性食物,比如萝卜、南瓜等。学员们不仅播下了六带来的种子,还收获了农庄前期种植了下的几洼白萝卜、苏州青等蔬菜。

学员亲手采摘的白萝卜

腌萝卜

拨完萝卜后,学员们根据六的私密配方,一起动手参与制作腌萝卜,腌制的时间可长可短,用料也可以灵活增减,以个人口味为准。

学员们一起动手参与制作腌萝卜

看不见的菌群在一段时间里相互影响,会形成发酵食物特有的味道。如六所说,这其实很像人的生活——人和人、人和事物的关系,都在缓慢地发酵、永恒地生灭。

分享会

劳作之后,学员们在日式温泉中舒解一天的疲劳。然后在百年徽派古宅改建的酒吧中,享用了色香味俱全的烤全羊和六亲手酿造的烧酒。

劳作之后,众人一起享用烤全羊

酒足饭饱,大家聚成一圈,聆听六演奏澳洲古老的民间乐器——迪吉里杜管。来自大自然的神秘深沉的声音,也引出了学员们热烈的探讨,纷纷分享、交流亲身实践自然农作的感受。

六在聚会中演奏古老的迪吉里杜管

俱舍书院举办的“山水耕读社”,鼓励大家通过亲手播种、栽培、收获和酿造,去亲身体会自然之道。如果你想吃健康、安全的食物,进一步,如果你想通过身体的劳作来体悟自然天道的节律,就来岛上,自己种,自己做,一起玩。

俱舍书院举办的“山水耕读社”,鼓励人们亲身体会自然之道。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