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过度依赖举债不可持续,还是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对未来预期

第一财经 2018-12-18 16:22:27

作者:姜超 ▪ 李金柳    责编:任绍敏

当前居民债务负担已经很重,如果再度刺激居民加杠杆购房,将对消费带来更大、更快的透支。

居民消费贷款的变化

消费贷款是居民贷款的主体,占比近八成,近年我国居民消费贷款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2015~2016年居民房贷高增:2015年新一轮的地产周期启动后,房贷高增,驱动居民中长期消费贷增速从不足20%飙升到35%以上;

(2)2017年居民短期消费贷爆发:2016年四季度各地出台政策调控房地产后,居民中长贷增速开始放缓,而短期消费贷款持续高增,2017年全年同比多增1万亿左右,余额增速也从年初的20%攀升至年末的38%;

(3)2018年居民信贷降温,但短贷依然不低:2018年以来居民信贷增速整体放缓,中长期消费贷月均同比少增300多亿元,但短期消费贷款月均新增1600多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余额增速仍有30%左右。

2017年以来居民短期消费贷款高增,但最近两年消费的增长并不快,消费贷与消费似乎出现了背离。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消费者对借贷消费的依赖加深,二是近年高增的短期消费信贷有一部分流向别处。

消费习惯变迁,银行发力零售。一方面,居民借贷消费的理念不断深入。2014年以来信用卡渗透率基本稳定在48%左右,而笔均消费则从2500元左右降至了1000元左右,说明信用卡消费从大额支出逐渐向小额消费场景普及。另一方面,受高收益驱动,银行近年也大力开拓零售业务。

房贷政策受限,短贷流向地产。消费习惯的变化和银行业务转型有一个过程,不太可能是2017年短贷突然高增的主因。更重要的原因或在于2016年底地产政策收紧后,居民房贷受限,短期消费贷成为了继续加杠杆购房的工具。从现象上看,2017年新增居民短贷爆发,几乎是完美接棒居民中长贷的回落;从规模上看,2017年住宅销售较2016年增加了1.1万亿,但居民新增的购房贷款较2016年减少2.2万亿,但同期的居民中长贷整体比房贷少减少1.8万亿、居民短贷同比多增加1.2万亿,我们认为都可能有一部分流入了楼市。

过度举债的后果

增加短期偿债压力。近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2017年居民新增短期消费贷1.8万亿以上,比2016年多增1.2万亿,翻了一倍还不止,后果就是短期偿债压力大增,短期化的居民负债结构也变得更加脆弱。我国居民短期消费贷余额与当年消费支出以及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2017年分别升至了27%和19%,与美国的水平都已相差不大。

侵蚀居民消费能力。2018年居民由于前期大量举借中长期和短期贷款,偿债压力增加,叠加经济增速放缓、收入预期降低,使得居民在消费时更加谨慎。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整体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上升,但同期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下滑了接近2个百分点,偿债支出的增加或是使居民消费和收入背离的一个原因。2018年部分前期高增的短贷到期,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导致2018年社融增速和限额零售增速都迭创新低,并且汽车、体育娱乐用品等可选消费增速大幅下滑,甚至持续负增。而消费能力被侵蚀后,反过来又使居民更加依赖信贷。这些新增的短贷需求一部分是用于消费,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实际上起到借新还旧的作用。

短贷高增,出路何在?

对举债的过度依赖终究不可持续。脱离收入增长、过度加杠杆的行为,对居民后续消费产生严重透支。我们认为当前居民债务负担已经很重,如果再度刺激居民加杠杆购房,将对消费带来更大、更快的透支。真正有效并且有利于长期的,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提振对未来的预期。

首先通过减税增加居民实际的收入、减轻高负债下的支出负担,同时抑制地产泡沫、防止居民担心房价飙升而不敢消费,最后更加坚定释放改革红利、提高经济潜在增速,对经济有信心了,居民也才会敢于消费。

(姜超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消费贷带来了消费吗?——居民短贷高增的思考”,本文为摘要部分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