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席对策丨专访姜超:2019年债市最确定、股市弹性大、房地产谨慎投资

第一财经 2018-12-22 21:54:55

作者:李策 ▪ 任绍敏    责编:杨小刚

姜超认为,随着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收缩,未来通缩风险可能会大于通胀风险,实物类资产就失去了大的配置价值,而金融资产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回报,金融资产整体优于实物资产。
首席对策丨专访姜超:2019年债市最确定、股市弹性大、房地产谨慎投资

2018年全球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内外部环境都有一些不确定性。2019年,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行情如何展望?大类资产怎样配置?未来我国财政政策还有多大的发力空间?政府3%赤字红线是否能突破?围绕这些问题,第一财经《首席对策》访谈了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宏观债券首席研究员姜超。姜超是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曾荣获第一财经、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评选的宏观和债券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对于2019年的大势研判,姜超在《首席对策》中表示出以下核心要点:

举债发展经济、已经没有出路;去杠杆收货币、驱逐违约劣币;减税让利于民,奖励良币回归;中国资本市场,迎接历史机会。要想解决巨额债务问题,需要做好四件事情:一是货币紧缩;二是债务违约;三是重新创造货币;四是重新分配财富。姜超表示,未来稳增长要靠减税,减税是所有政策的焦点。

当《首席对策》问到投资者关心的2019年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姜超坦言:过去10年,中国的最佳配置不是股票,不是债券,而是房地产,通常称之为实物类资产。过去10年,实物资产整体优于金融资产,背后是广义货币增速平均15%,通胀预期下,实物资产是可以保值的。但随着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收缩,未来通缩风险可能会大于通胀风险,实物类资产就失去了大的配置价值,而金融资产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回报,比如说债券有票息,稳定收益的股票也有股息,金融资产整体优于实物资产。

另外,金融资产里有一个结构分布,债券是有明确收益的,利率下行其实是因为通胀回落,对债券市场直接有利,2018年债券是一轮大牛市,2019年债券牛市仍然没有结束。

明年的资产配置排序是:债市最确定,股市弹性最大,因为它有一个超预期的减税可能性,对实物类资产比如房地产,要相对谨慎。

以下为《首席对策》访谈实录部分:

姜超(左)接受第一财经首席对策采访

未来通缩风险可能会大于通胀

第一财经:2018年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外有中美贸易摩擦,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国家的汇率大幅波动,国内市场则有信用违约、地方债务收缩、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展望2019年,大家认为随着政策底和估值底的出现,经济底和市场底也即将到来,你如何展望2019年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行情?

姜超:客观来讲,2019年的经济应该还是会面临调整压力,从内外形势看,经济增速的压力客观存在。但对资本市场,反倒充满希望,因为回顾2018年股市全年,压力比较大,但是2018年债券市场却是一轮比较大的牛市,这背后就在于2017年开始的金融去杠杆,其实是改变了货币超发的机制,货币超发结束以后,通胀压力得到趋势性的缓解,随着通胀的回落,利率中枢趋势性下行,这是一个新的模式,所以债券牛市是一个开始。

再看股市这一块,目前大家比较担心的就是市场底、基本面底,是不是经济回落,企业的盈利是否还会有压力,看一下海外会有一些启发。比如说,日本经济在过去10年的名义值就增加了百分之十几,但是企业的盈利翻了三倍,可见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速是两件事。这一次我们不是通过基建、地产去刺激经济,会更多用减税等政策,今年两次比较大的减税,减税规模大概在7000亿元。估计未来政府还会有新一轮万亿级别增值税减免的政策出台,可能整个减税规模会在一万多亿元,可以大幅帮企业节约成本。

另外在收缩货币以后,通胀率是趋势性的下降,油价从70美元/桶跌到50美元/桶,每桶跌了差不多20美元,中国每年进口石油30多亿桶,算下来成本可以节约700亿美元,约合5000亿人民币。而且利率如果是趋势性下降,最终企业的财务成本也会有明显的节约,因此经济增长确实会有压力,但不代表企业盈利就会出现大幅下滑。中国经过这一次经济出清以后,反而可能未来会迎来一个比较稳定的盈利增长模式,其实是充满希望的模式。

第一财经:11月CPI同比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至2.2%,PPI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0.6个百分点至2.7%,环比涨幅由正转负为-0.2%。你如何看待通胀今年与未来的走势?PPI走弱的原因是什么?未来是否有通缩风险?

姜超:这个说法还是有一点差异,11月CPI是2.2%,同比还是正增长,只是同比涨幅比10月份降了0.3%,而PPI也是一样,PPI是2.7%,回落了0.6%,但其实还是一个正增长。今年10月份以后,油价跌了接近30%,国内钢价也几乎跌了20%,所有这些下跌还没有体现在目前的PPI变化中,我们预测到今年12月, PPI同比增幅会从2.7%降到1%以下,而明年的PPI可能全年都会出现负增长,所以PPI层面来看,通缩的风险明年会再回来。

CPI可能会好一点,预计明年会降到2%以下,应该还是在1%以上,还是处于低通胀的区间,因为它低于3%的目标,但是如果把整个CPI和PPI加总来看,综合物价压力可能会降到0以下,明年通缩风险应该会大于通胀风险。

潜在通缩环境下实物类资产失去大的配置价值

第一财经:今年利率债的表现在大类资产中较为优秀,可否请你梳理一下这其中的原因?明年债券市场又有何投资机会?

姜超:今年前10个月利率债在债市中表现最好,明年信用债相对会优于利率债,因为债券的牛市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国债收益率下降非常明显。最近政府已经开始出手去缓释信用风险,比如让商业银行去支持民营企业。普惠型的减税政策,比如增值税如果能减掉一万亿,增值税里面60%都是民营企业缴纳的,这样可以帮民营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也可以改善大家对中小民企信用风险的担忧,明年信用债因此值得期待。

第一财经:就国内市场而言,综合比较股市、楼市、汇市, 怎么看2019年大类资产的配置策略?

姜超:货币的增长非常非常重要,过去10年,中国的最佳配置不是股票,不是债券,而是房地产,通常称之为实物类资产。股票债券是金融资产,过去10年,实物资产整体优于金融资产,背后是广义货币增速平均15%,货币超发以后,整个是通胀的环境,通胀预期下,实物资产是可以保值的。

但在过去两年,下决心金融去杠杆,我们收缩了货币,所以货币增速是趋势性的下降,未来通缩风险可能会大于通胀风险。所以在这种类似于潜在通缩的环境下,没有特别大的涨价预期,实物类资产就失去了大的配置价值,房地产相对而言比较谨慎。

金融资产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回报,比如说债券有票息,稳定收益的股票也有股息,通缩或者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债券和股票还是有相对优势的,金融资产整体优于实物资产,这是第一个判断。

另外,金融资产里有一个结构分布,债券是有明确收益的,利率下行其实是因为通胀回落,对债券市场直接有利,所以债券2018年是一轮大牛市,2019年可能也没有结束。但是对股市,目前大家分歧比较大,因为股票不像债券,股息是波动的,会受到经济回落的影响,从估值来看对股市有利,但是从盈利来看对股市不利。利率下行对股市肯定是有利的,但大家对盈利下滑的担忧也是合理的。这一次如果通过减税来应对经济下滑,企业的盈利下滑可能没有那么严重,综合来看,对股市来讲也是一个好事情。明年的排序就是债市最确定,股市的弹性最大,因为它有一个超预期的减税可能性,对实物类资产比如房地产,我们相对是比较谨慎的。

姜超(左)与第一财经记者李策合影

中国财政有能力通过短期举债去减税

第一财经:从最新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仍很大,央行虽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整,但在全球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发力空间也有限。你认为未来我国财政政策还有多大的发力空间?政府3%赤字红线是否能突破?又该如何防范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姜超:中国财政赤字率可能有一个默认的3%红线,这个红线的突破确实是有难度的,我们也估计明年官方的财政赤字率在3%左右。但是真实的财政赤字率会有一个调节空间,因为中国有一个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明年财政赤字率小幅上调,加上调节基金以后,在短期之内释放一万亿元减税的额度应该问题不大,实际财政赤字率在2016年、2015年都突破3%,但是名义上的红线还是存在的。

再来通过国际比较看中国财政空间的问题。比如日本,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超过了200%,不能通过减税去刺激经济,且还在加税。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是100%,中国政府显性债务占比GDP是30%出头,大家比较担心政府隐性债务,但即便把隐性债务加上,中国政府的真实债务率估计只是50%左右,相比于美国、日本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财政有能力通过短期举债的方式去减税。

另外,财政去举债在于它的用途,过去通过地方政府去举债,成本很高,而且使用方式主要是基建,没有效率,但是如果中央政府来举债,用于减税,成本是3%,而居民和企业的举债成本可能是6%、10%,这样的替代方式对居民、企业更加有利,也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第一财经:你曾经提到一个观点,想要缓解去杠杆引发的信用收缩,放水没有未来,举债没有空间,而是应该财政减税降低企业的负担才是一石多鸟。你如何评价现在的减税政策,其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未来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减税的空间?

姜超:中国的税负是这样一个结构,80%的税是企业部门交的,而居民部门交的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不到20%。未来要去减税,给企业减税,是有很大空间的,企业税收中最大的一块是增值税,所以要想给企业减税,就要考虑显著下调增值税税率。

第二个就是给居民减税,因为目前居民的主要税收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目前交的人比较有限,新税法之后,交税的人就更少了,减个税虽说能减掉两三千亿元,但受益对象可能不到2亿人,还有12亿人跟减个税没关系。

增值税是一个流转税,每一个居民去买东西,其实都间接在付增值税,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去减增值税,不光企业部门受益,有的企业可能愿意把利益让渡给居民,就是降低产品的售价,居民、企业就都能够受益。给居民、企业减税,最佳的选择还是去减增值税。

减税到底有多少空间?比较客观的问题是目前经济债务率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债务率很高以后就使得企业没有能力去投资,居民没有能力去消费,经济就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这个时候财政可以发挥跨时间调节的功能,就是财政可以当期来举债,帮居民、企业减负,居民、企业恢复健康以后,可以把钱还回去,尤其是税收有这么一个跨时间调节的功能。我们算过,中国政府真实的债务率可能是GDP的50%,远低于美国和欧洲的100%,也低于日本的200%,可以在最近几年通过政府举债的方式,帮助居民企业减轻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将来等他们好了以后,我们再去收税,他们再把这个钱还给政府。

提高效率要靠减税和开放

第一财经:除了你提到的财政赤字扩大以外,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在2019年进一步稳增长?

姜超:这一次我们所处的环境可能比较特殊,过去的10年,我们遇到经济下滑就可以通过发货币的方式来稳增长,居民、政府、企业举债,但是现在比较客观的约束就是全社会债务率处于历史的最高点,很难通过举债去解决这个问题,货币方面的刺激相对是有约束的。

另外,能不能够通过外需来稳增长?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长期化,这也使得我们靠外需受到约束,而且外需占中国经济的比重在萎缩。回到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除了靠资本,靠所谓的外需去推动以外,还有一个叫效率,可以靠效率去提高潜在的增长,提高全要素增长率。

其实减税就有这个意义,不光短期能增加居民的消费、企业的投资,它还可以提高居民和企业在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比率,提高居民、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会促使我们提升效率,这次减税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一个提高效率的方式是开放。本地生产过去对我们很重要,但是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把生产挪到海外,不是坏事,可以利用全球的资源去研发、创新,在海外获得收入,而且还可以绕过所谓的贸易摩擦。我们可以进一步开放,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开放市场,让海外的企业能进来,进来以后,只要能够进一步去加强竞争,就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

第一财经:按美元计中国11月进口同比增长3%,出口同比增5.4%,增幅均显著不如预期,且较上月增速大幅放缓,你如何看待这其中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增速放缓的态势会持续多久?有哪些应对方法?

姜超:它会影响一段时间,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测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分成了几大类,第一类是已经加征25%关税的500亿美元商品;第二类是目前加征10%关税的2000亿美元商品,将来还有不确定性;第三类是还没有加征关税的。加征25%关税的这一类出口已经大幅下降,加征10%的关税的这一类之前是在迅速扩张的,只是在最近有所放缓,不排除未来赶出口效应还会淡化,出口会有影响。

此外,明年美国经济可能也会面临减速,欧洲、日本经济今年减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美国最近的经济数据比如就业、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在小幅回落,所以美国经济如果减速也会带来本身需求的下滑,明年外需的回落压力应该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海外资金在持续涌入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英国政府全面启动“无协议”退欧准备工作,比较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展望2019的全球市场,存在怎样的风险和机遇?新兴市场目前是否有投资机会?

姜超:目前大家担忧三个市场,一是美国持续多年的大牛市,到了顶部;二是英国脱欧,大家担心会产生新的风险;三是新兴市场,可能属于依附状态,比如中东依附于油价,一旦商品价格回落,新兴市场本身会有冲击。

另外就是中国,可能大家有各种担心,我个人对中国市场明年相对更加有信心,到目前为止企业盈利都还是正增长,相对于市场,提前释放了很多风险。如果大家发现通过减税可以换来一个更加有希望的未来,中国市场反倒会特别有机会,这是我们在海外得到的一个启发。A股是一个新兴市场,散户占比特别高,这样就容易有波动。

在海外,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机构,第一是年金,美国市场里面最大的一个机构就是美国养老金,中国人虽然有社保,但社保是基本养老保险,美国的年金主要是401K,就是补充养老保险,美国政府鼓励每个人给自己买养老保险,政府提供减税帮助,后来美国出现了接近30万亿美元的养老保险。

中国今年开始在上海和苏州开始试点,养老金税收递延,这个政策非常给力,如果我们真的以后每个月给大家一千元的额度去买养老保险,而且可以抵税,相信大家应该都会买。所以中国的潜在年金这个最大的机构正在酝酿当中,机构投资者还在诞生过程当中。

第二是外资机构,比如日本,主要配置几乎都在美国市场,目前整个MSCI全球指数,80%是发达国家,20%是新兴市场,美国一家就占了发达国家的60%,简单算一下,美国占了所有海外投资的50%,美国经济只占全球比重的20%。而中国占到全球经济比重的15%,但是大家对中国几乎没有配置。目前无论是年金还是外资都没有进来太多,而且都要进来。

为什么外资短期不太愿意进来呢?不是它不想进来,而是觉得我们有很多制度不够完善,只要我们愿意去改进这些制度,比如说让股指期货有更多的弹性、更多的容量;比如说让停牌制度能够更加市场化,制度改变就能换来外资的进入。这段时间海外资金尤其长期资金还是在持续涌入中国市场,这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一些变化。

美国加息周期进入尾声

第一财经:四季度以来,美国居民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新屋销售大幅下降,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远低于市场预期,美元指数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强劲?如何看待2019年美联储加息的概率及溢出效应?

姜超:一个主流的判断就是美国加息周期进入到尾声阶段,即便是按照美联储之前的预测也是到2020年加息就结束了,其实这一轮是从2015年开始,所以本身处于一个加息周期的尾声。一个多月前我跟北美的同行也有过交流,他们认为美国目前的经济回落可能跟美国过去几年加息过快有关系,但是美联储加息行为是动态调节的,当它意识到经济回落以后,会改变加息的节奏。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最近有美联储的官员出来放话,说加息可以推到明年1月份,本来市场预期明年加息还有两到三次,目前期货市场的预期可能明年就是加息一次左右。

目前从10年期美债的走势来看,已经从3.2降到了2.8、2.9左右,目前美国利率还是在2.25左右,有可能还加两次左右就结束了,我们也认为这一轮美国加息确实到了尾声阶段。如果美国加息即将结束,就意味着这一轮美元的强势会低于以往,突破100都有难度,而且它对于整个新兴市场的制约也会下降,因为之前是美元走强,所以资金都在回流美国,如果美国没有那么强了,对新兴市场的压力会减弱。

明年人民币的压力会比今年好得多

第一财经:近期中美一年期国债利率出现倒挂,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也使得十年期国债利差缩窄,你如何看待中美利差倒挂?是否会增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债市对境外资金的吸引力是否会下降?美债收益率的天花板在哪里?

姜超:大家都在担心人民币汇率贬值,其实理由是美国在加息,中国在降息,利率的变化带来了相应的汇率压力。但其实通过利率来看汇率本身是有很大缺陷的,比如像日本长期是零利率,现在是负利率,但是日元过去并没有贬值。另外还有阿根廷,阿根廷的利率过去10年平均每年接近20%,但汇率长期都在贬值,所以历史告诉我们,利率高了汇率不一定升值;利率低了汇率不一定贬值。如果透过利率来看本质,阿根廷利率虽然是20%,但过去10年货币增速平均每年有30%,类似于它的货币存量每隔两年要翻一倍,所以汇率长期贬值就不难理解。日本虽然是零利率,但是日本的货币增速长期几乎为零,没有超发货币。

再来看一下中国,中国过去10年利率其实很高,货币增速平均是15%~20%,这样货币增速远远超过GDP名义增速,其实货币超发了,货币的数量太高,使得我们的汇率有潜在的贬值压力。最近两年利率变低了,背后是金融的去杠杆,广义的货币增速已经降到8%,甚至降到7%以内, GDP名义增速还有9%以上,这两年货币并没有超发,目前利率下降是收货币的自然结果,中国的金融去杠杆并没有增加汇率贬值的压力,而且中国本身跟很多新兴市场不一样,比如阿根廷没有产业、没有出口,但是中国有庞大出口产业链,汇率贬值可以改善出口。

人民币今年的贬值,主要原因还是美元的升值,美元大概升了5%,人民币汇率差不多贬了7%,是相匹配的。如果说美元升值是这一轮汇率贬值的主因,那么我们预期明年美国加息进入尾声,美元不会特别强,人民币的压力会比今年好得多。

第一财经:明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是什么范围?

姜超:这个其实很难判断,我个人认为7这个位置还是比较有利的位置,不排除阶段性会破7,但是7这个位置可能稳定很长一段时间。

 

感谢易方达基金对《首席对策》的赞助播出

黄金ETF-全球主流的黄金投资方式

易方达黄金ETF 159934

各大券商有售

易方达黄金ETF联接A 000307

各大银行及易方达官网有售

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节目策划:李策

摄像:路俊 孙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央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和决心不会变

朱鹤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和决心是不会变的,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昨天 15:47

管涛:2023年全球外汇储备变化与中国资本流动状况︱汇海观涛

现阶段中国资本外流压力主要来自外来证券投资流入放缓或逆转。境外投资者担心的不是汇率涨跌,而是汇率僵化可能引发的“不可交易”风险,汇率灵活反而有助于减轻对资本外汇管制手段的依赖。

04-07 22:46

管涛:汇市异动的“试盘”信号丨汇海观涛

3月底汇市异动是在前期低波动突然放大的情况下,被压抑的情绪和压力阶段性地集中释放。

04-01 20:40

汪毅:汇率之惑:稳汇率和降息一定是矛盾的吗?

此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外部事件产生的冲击。3月中旬以来,伴随美国2月份通胀数据强于预期,叠加日本宣布退出YCC且基准利率由-0.1%上调至0-0.1%、瑞士意外降息,美元指数强势拉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3月22日一度跌破7.2,但是此轮贬值并非是人民币单边贬值,日元、泰铢等亚洲货币在3月以来也在面临贬值压力,同时我们发现,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非是同向的,2024年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波动率一直处于一个极低的位置,这次外部冲击在客观上促使人民币汇率恢复了一定的弹性。 汇率有一定贬值空间,但属于区间性质而非趋势性质。此轮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中,我们发现,USDCNY、USDCNH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贬值幅度差异是比较大的,这也造成了人民币的在岸价和离岸价、中间价和离岸价价差绝对值均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值,政府可以通过干预中间价,以中间价作为“锚”调控人民币汇率, 此次从价差的角度来看,此轮贬值可能会对中间价造成一定压力,汇率尚有一定的贬值空间。从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角度来说,我们既需要币值有一定合理的波动性来维系流动性,又需要币值相对稳定,因此政策上“稳汇率”基调一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此现在的汇率的波动率重新回归合理区间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积极影响,另外一方面,政策端也一直在防范一致性的贬值预期形成,从2023年第三季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就可以看出,政府的调控力度一直是比较合理有效的,一旦触碰到7.3的位置,汇率便开始快速回升。 “稳汇率”和降息并不矛盾,重点在于合理运用政策工具。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价格工具大多是通过调降LPR实现提振经济的作用,对于MLF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LPR(5年)属于贷款人长期贷款的资金成本,而MLF属于银行间的借贷成本,从作用上来说LPR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大,后续出于提振国内经济的需求,LPR仍有调降空间,且LPR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较弱,政策工具的多样性可能会提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03-29 02:46

预计年新增减负超1170亿元,上海再为中小企业发展出招

本次为中小企业出台的新政,在降低税费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用能成本、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为企服务五方面制定了20项举措。

03-29 15:4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