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认为,我们现在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完全替代掉房地产的比较大的产业,未来能够解决中国对地产的过度依赖还是需要依靠科技周期。现在国家推金融供给侧改革,包括推进科创板,其实都在呼唤未来的科技周期。
普通投资者如何看懂科创板企业?李迅雷认为这个比较复杂,因为科创,一个是科技类,一个是创新型的,它的范围不完全是包含科技,它也包括了其他一些类型的公司,而且经济一直是处在一个变化、转型的过程当中,有些企业放在两三年前,它的发展经验很好,过两三年以后可能就不好。
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尽量降低伪科创企业出现的概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信息披露。还有事中和事后的管理,事中和事后就是如果发生信息披露不完整甚至重大偏差这样的事情,怎么来惩罚关联者,怎么来保护中小股东、投资者的利益,这涉及到上市公司退市的问题。
王保合认为,科创板最大的难点是估值问题,因为在买股票的时候,要看好未来和成长性,应该给成长性多大的估值,这是对专业投资者的挑战和难题。为降低风险,王保合建议普通投资者找专业的机构去参与科创板投资和理财。
对于去年中国经常账户基本平衡,顺差缩小,几乎转为逆差,张宇燕强调:这个信号对中国的整个金融开放是一个特别值得参考的指标。意味着中国要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资本项目就要对外资不断的开放。
胡祖六认为,金融开放对于金融体系演变发展, 提升金融专业服务水平和金融市场效率,都是利大于弊的。
金融业开放有助于提高效率,竞争会带来诸多益处,例如推动机构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中国慢慢进入一个存量经济的时代,如果你长期看好,你应该加大对股权资产的配置,因为股权永远是所有的资产类别里面,成长得最好的一个类别。
科创板的制度设计重点从市场准入和发行制度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市场化为导向的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即上市标准解决的是“谁能来”,是第一步的筛选;发行制度解决的是“谁最好”,是进阶的资源配置。
崔历认为新兴市场2019年应该好过2018年,好过欧美市场。境外中资债将受益于持续提升的企业基本面和仍然温和的全球流动性环境,从估值角度来讲,会有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配置机会。
A股在全球投资组合中起到重要的风险分散作用。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依然向好,能够给全球投资者带来稳定长期回报。
汪涛认为,人民币对美元会持稳,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外资流入中国债市的规模可能还会有所增加,房地产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稳增长态势下,中国股市还有投资机会。
姜超认为,随着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收缩,未来通缩风险可能会大于通胀风险,实物类资产就失去了大的配置价值,而金融资产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回报,金融资产整体优于实物资产。
经过转型升级,富士胶片已在预防、诊断、治疗等领域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希望借助此次进博会,将这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介绍给中国公众。
陆铭认为,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仍然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未来路径,而政府要做的是增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第一财经记者独家对话沈向洋,好好聊聊这个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最好时代的机遇、浮躁和惴惴不安。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