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期在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指出,反思次贷危机的关键词是“错配”,纠正“错配”需回归常识;监管规则设计过度复杂化或引发两大问题:监管成本高企和加重市场规避监管的冲动;需要同步反思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和完备性对上市企业和上市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他同时指出:中国是不是需要一部完美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和个人破产法?如何前瞻性地进行研判应对,在创新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刘明康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2008年的这次由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被大家所总结和汲取。
反思次贷危机的关键词是“错配”
纠正“错配”需回归常识
讲讲未来,次贷危机十年,我认为反思仍在路上,但是人们的记性却在逐渐的淡忘。从这个房间如果我们离开的话,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个很简单的字就是“错配”。这个危机的教训三句话是:错误的机构在错误的周期内以错误的价格和错误的交易对手进行了交易;第二句话,无论是政府,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市场上的主体,都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和能力去及时纠正错误;第三,事实证明,到事后不可收拾的时候,几乎要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候去纠错,需要的花费的高昂成本可能数百倍于事前防范的成本。
所以,对错配的纠正就是对常识的回归。良好的、有效的公司治理是核心的要义,所有的外在的规则不管怎么新,它的约束如果缺乏市场主体的自我认同、自我践行就难以充分发挥效率,甚至于会成为博弈规避的一个对象。所以,我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和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体系是极其重要的。
监管规则设计过度复杂化
或引发两大问题
监管成本高企
和加重市场规避监管的冲动
除此以外我再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面,第一就是基于金融体系和金融业务不断地复杂化的趋势而没有进行一个很好反思,从而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监管成本的高企,第二个加重了市场规避监管的冲动。
需同步反思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和完备性
对上市企业和上市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
第二个,股改上市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亮点,它的成熟度和完备性的问题对上市企业和上市银行的经营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缺乏耐心和短视的资本市场是否也会对上市企业和上市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营行为产生扭曲呢?第三,中国是不是需要一部完美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和个人破产法?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业务和机构之间的边界变得非常的模糊,如何前瞻性地进行研判应对,在创新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在合规和公司治理之间找到平衡,合理的设置要求和标准,都是现有全球规则体系包括中国在内尚未深入讨论的方面,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为刘明康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的发言节选)
编导:周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