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Mobileye缔约长城和北交,英特尔在华自动驾驶业务双线并进

第一财经 2019-01-09 18:34:58

作者:彭海斌 ▪ 武子晔    责编:宁佳彦

在中国的个人乘用车和公共交通两个领域,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业务拓展双线并进。

在中国的个人乘用车和公共交通两个领域,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业务拓展双线并进。

美国时间1月8日,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宣布已经与长城汽车集团和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交集团)达成合作。

北交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公共交通集团之一,此次将同Mobileye、北京市北太机电设备工贸有限公司旗下北太智能共同开发并推广中国公共交通领域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一全新的解决方案预计将于2022年初步部署。

不久前的2018年12月12日,Mobileye曾披露公司的神盾系统与上海锦山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这是一套针对后装市场的,主要针对城市公交和大型车辆的防碰撞解决方案。

Mobileye与长城汽车达成的协议主要内容则是,将搭载基于Mobileye技术的ADAS系统的长城汽车推向海外市场。在过去一年了,Mobileye在全球的合作伙伴明显扩容。Amnon Shashua表示,“在这一年中,我们从24个原始设备制造商和8个一级供应商中赢得了28项新设计,并推出了20个项目,其中,78款车型来自16个原始设备制造商和5个一级供应商,这些车型中有56款具有高级功能。”

作为自动驾驶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市场已成为自动驾驶供应商和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到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将达50%,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按照规划,长城将于2020年量产L3级自动驾驶汽车,2023年量产L4级车辆,2025年则推出达到L5级自动驾驶汽车。从2009年开始,长城汽车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究。2015年,长城汽车首次对外动态展示L3级自动驾驶技术。2017年初,长城汽车正式发布了中国、美国、印度三地协同开发的 “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2017年底,长城汽车斥资351万美元在底特律设置研发中心,将加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今年长城汽车还与百度签署车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与英特尔合作将会加速长城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落地。而对于英特尔来说,通过与传统车企和驾驶辅助厂商合作,英特尔可以发挥其在芯片领域的优势。同时通过合作,汽车厂商的车辆可以为英特尔带来大量的数据,有利于促进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Mobileye曾与上汽集团展开了合作,共同开发L3/L4/L5自动驾驶汽车,并将REM(路网采集管理)引入中国市场,这是中国第一家与Mobileye合作开发L3/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Mobileye还曾与中国高精度定位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四维图新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中国开发和发布Mobileye的路网采集管理(REM)产品,联手推进中国自动驾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落地与发展。而蔚来汽车的首款量产车ES8是全球首款安装 Mobileye EyeQ4 芯片的车型。

此外,英特尔还加入了百度的“Apollo计划”,与长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还曾投资了地平线公司。目前Mobileye在上海设有一个办公室,15人的团队主要负责后装市场,而在前装市场上,宇通、东风、一汽、上汽等12家整车厂已都是Mobileye的合作伙伴。

2017年3月,英特尔宣布以153亿美元收购全球辅助驾驶(ADAS)巨头Mobileye,创下了该领域最大规模的一笔交易。自此,英特尔开始大举进攻自动驾驶领域。当时Mobileye对外公开表示,全球有2700万辆汽车所配备的驾驶辅助系统来自于25家汽车制造商,而Moblieye在整个市场占到了超过70%份额,到2019年底,预计安装Moblieye相关系统的汽车将超过10万台左右。

在此之前,英特尔还先后收购了FPGA芯片巨头Altera、视觉算法公司Movidius,以此形成了自动驾驶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Moblieye高级开发和战略的高级副总裁Erez Dagan曾公开表示,英特尔将在2021年推出为自动驾驶设计的EyeQ5芯片,届时将执行与汽车制造商达成的有关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相关订单。他还表示,英特尔和Moblieye正在与数家生产芯片的厂商展开竞争,其中也包英伟达公司。英伟达也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与许多中国车企进行了合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