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融科技促大湾区融合,香港青睐内地技术人才

第一财经 2019-01-15 21:31:29

作者:于舰 ▪ 周艾琳    责编:石尚惠

伴随着大湾区的共融共通,金融科技可能在内地与香港之间产生新的共振效应,从而促进两地金融科技的发展。

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虚拟银行将在香港落地的时候,人们发现,即便在金融体系非常完善的香港,也已开始关注并引入金融领域的科技元素,以服务原来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地方。与内地金融科技自身蓬勃发展的路径不同,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是在监管的推动下实现的。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共融共通,金融科技可能在内地与香港之间产生新的共振效应,从而促进两地金融科技的发展。

1月15日,在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上,第一财经举办了主题为“大湾区金融发展:金融科技的未来”的分论坛,吸引了众多参会者。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屠光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分别作了主旨演讲。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了这场创新对话,并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任教授陈家强,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俞胜法,微众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马智涛,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乐平,戴尔科技全球企业转型部执行总经理李凯翔,共同探讨了科技与金融的关系,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金融科技的未来。

金融科技重构全球金融格局

不论之于中国新兴金融企业,还是全球资管行业,金融科技近年来都在重塑行业格局。

就全球范围而言,金融科技近年来已经重构了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

屠光绍表示:“在金融科技的手段应用下,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两头分化,一是垄断竞争,我们估计,全球资管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70万亿~80万亿美元,而前20家巨头的资产管理规模已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54%,如果再放大一点,到前50家,其资管规模占比则高达80%。快速的集中化实际上来自于科技手段的运用,使上述巨头在规模扩张方面有更多的手段和方式。”

他也提及,要同时看到另外一头的变化,即错位竞争,有些资管机构已经开始在更加细分的市场抢占制高点,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精品店”。

屠光绍

此外,金融科技的应用使得对冲基金的规模在近几年来不断萎缩。“随着这几年大数据的运用,特别是新的交易方式的产生,使得对冲基金的一系列策略的套利空间越发收窄。同时,对冲基金的另一个致命问题就是管理成本很高。”屠光绍称。

金融科技还丰富了资管产品和工具。屠光绍提及,大数据使得定制化产品不断增长,再如量化、高频、算法交易都依赖于金融科技来提供重要支撑。

在国内,一些新兴的民营银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金融科技上,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在招兵买马,纷纷想要用科技为自己赋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是国内实践金融科技的典型金融机构,这两家银行都是利用科技的优势,对金融业务进行重构,优化金融业务和效率。

俞胜法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如何投入人力、财力去建设基础设施,提高金融科技能力,同时用这种能力去服务于整个金融行业,而不仅仅服务于蚂蚁旗下的牌照公司。

中国境内最早一批成立的民营银行之一——微众银行也是金融科技的实践者,不仅客户群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服务于客户的成本还大幅下降。

马智涛认为,发展金融科技,基础设施非常重要,需要投入人力、资源去建设,才有可能用完全不一样的成本去支撑想要达到的客户群,金融科技是金融服务延伸实现的重要手段。

监管应跟上科技发展步伐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对科技金融要进行事先的风险防范,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无论科技如何运用,都应服务于金融这个核心。

李扬在论坛上表示,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不要重演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的老路。他建议,许多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但不要一窝蜂地上,要想清楚传统金融究竟有什么问题需要用科技手段去解决。

李扬

同时,发展金融科技应当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而不是被用作炒作概念。“这个行业需要做更多基础工作,其中有相当的基础工作需要国家来做,比如国家做数字化的平台,之后逐步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低成本或者无偿使用,国家才能形成合力,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引领世界,获得一个新的竞争力。”李扬在论坛上表示。

而在大数据方面,李扬认为,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数据的分割问题,即数据孤岛,很多机构在收集和使用数据,但是互不沟通、互相分割,导致看起来是大数据,具体能用的只有小资料;二是有相当多的资料没有数字化,必须数字化后才能进入整个运算程序、才能被使用,因此在数据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大数据的使用就是客户管理、信用与风险管理、另类数据的挖掘等。

其实,监管层早已对行业进行喊话。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曾表示,无论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无论自称是数字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还是Techfin,概念的游动不应影响对金融活动本质的判定。

屠光绍也强调,金融科技带来一些新的风险点,并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近年来市场波动幅度、频率加剧是一大体现,风险传递也在加速。金融科技的普及对监管的统一性、监管协同等问题都提出了新要求,也包括用金融科技手段来丰富金融监管手段。”

金融科技促进大湾区融合

香港拥有一流的国际化金融平台,而大湾区其他城市群则拥有更丰富的金融科技资源,内地的“工程师红利”也有望为香港输出更多技术人才。

人才互通正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陈家强表示,香港有完善的传统金融体系,但目前缺少金融科技人才,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香港可以吸引内地的科技人才。同时,两边在科技金融的技术、运营能力等方面可以实现相互借鉴,共同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无独有偶,李凯翔也认为,香港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金融服务市场,有强大的监管体系,还有很出色的金融从业人员,“但香港缺乏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我们需要且能够从内地吸引更多工程师过来。香港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体验拥有优势,再结合与ICT(信息与计算机技术)专家合作,才能促进大湾区的发展。”

大湾区也将为城市群中的金融机构和产业的合作提供机遇。马智涛提及,大湾区城市群的金融机构有很多合作空间,同时金融机构跟产业之间的合作机会众多,“从大的政策来讲,各界都希望金融能够服务实体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产业链的需求,因此开放协作的模式值得推荐。”

黄乐平和陈家强都表示,大湾区的最大机遇就在于跨境。他们称,“香港的国际平台加上大湾区的市场,可以建立一些有国际竞争力、可以复制、可以出口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这才是大湾区的意义,当然这不是单靠几个机构就可以做到,还需要监管层在政策方面作出调整,通过两边的合作来不断开放市场,最终达成这个目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