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在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指出,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四个核心城市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还承担着制度探索和构建优质生活圈的使命和功能;活跃发达的民营企业极大的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势能,对现代化制度的全面探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

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四个核心城市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
我理解大湾区的特点就是“一二三四”: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它最大的优势呢就是一国两制,所以我们的重点就是怎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制度合力。
粤港澳大湾区还承担着制度探索和构建优质生活圈的使命和功能
如果对标世界其它湾区的话,那么我们大湾区自身的特殊使命就是一个政治层面的规划和一个制度层面的规划,除了科技湾区以外,那么我们建设一个“人文湾区 健康湾区 宜居湾区 教育高地”也是我们的愿景。我们出台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使命是什么呢?很大程度上是做一些制度探索,推进一些融合,构建一个优质生活圈,做一个方面的尝试。
活跃发达的民营企业极大的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势能 对现代化制度的全面探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
大家肯定知道,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地方才是创新最活跃的地方,才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地方,才是最为国际所认可的地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三大引擎里最具有发展势能的区域,更重要的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要进行改革的探索,是要进行全面制度现代化的探索。因为我们知道大湾区肯定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但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不同的,然后我们政府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说一艘游艇,现在内地政府有12家部门,国土、交通、海事、城管,12家部门可以推开门就上去,然后到你游艇上检查,有什么东西、有没有走私,可是在中国香港不存在,中国香港只有2家政府部门可以参与。
四大要素无法畅通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治理机制和理念的问题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是一个治理机制的问题。造成“四流”无法畅通的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治理机制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愿景就是通过这种区域的一体化到经济的一体化,到社会的一体化,以一个从更长远的角度过来考察这个问题。
(以上内容为王福强在“2018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的发言节选)
 
  “从助听到AI与智慧养老”等项目在创业比赛中获奖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支持了一家港资企业申请认可和执行香港仲裁裁决的请求,标志着“港资港仲裁”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月至9月,广东省新设外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3.7%;实际引进外资781.3亿元,同比增长8.8%。
 
  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旅客超9334万人次、车辆超1942万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