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中国经济论坛2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玉良:混改应是资本之间的“化学反应”

第一财经 2019-03-01 14:12:35

责编:王艺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近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指出,当前形势下国企改革已处于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中心地带与核心环节;真正的混改应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化学反应”。他认为,应优先对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加大混改力度;应推进集团母公司层面的混改力度;混改后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不宜超过50%;应推动混改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需把握好员工持股的广度与深度。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近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指出,当前形势下国企改革已处于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中心地带与核心环节;真正的混改应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化学反应”。他认为,应优先对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加大混改力度;应推进集团母公司层面的混改力度;混改后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不宜超过50%;应推动混改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需把握好员工持股的广度与深度。他同时表示,混改中的社会资本除了钱还应带来资源和智慧帮助,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混改企业与社会资本股东应在产业链上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混改要建立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制度,使企业的运营、决策、薪酬、激励、约束、股权进退等充分市场化。

张玉良 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

绿地是一个国有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改革得比较早,严格意义上来讲是1997年我们就搞混合所有制了。那个时候混合所有制是非国有的股权比重比较少,股权仍然集中于国有跟经营团队和核心员工之间,但现在我们的股权已经成了国有、社会资本以及1000名管理员工的集体持股的,三个股权、三方力量基本均等的这种状况。应该讲中央的制度政策来看,我认为对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性、原则性制度大的来看已经明确,包括核心员工持股的一系列制度也都早就出台了。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现在这个时点上推进混改我觉得是正当时。今天我的主题想讲四点,第一点为何要“混”,第二点与谁“混”,第三点如何“混”,第四点还是怎么“合”。为何要“混”呢?大家都知道2018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当前形势下国企改革已处于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中心地带与核心环节

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已经处于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中心地带与核心环节,推进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到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方面让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更加解决它们的效率问题,让民营企业更多感受到社会平等资源配置的环境,也同样保持效率。无论是你解决国际上的质疑,还是解决国内企业的动力、资源配置的同等效力等等,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这是一。

国企混改指的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互相融合

第二,与谁“混”。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我想本来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但是在实践当中实际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混改指的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互相融合,但在几年的实践当中我们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跟做法。主要表现在:一,比如用国有企业之间的整合重组来替代混改,两个同样性质的企业在一起搞混改。第二,用国有资本之间的交叉持股去混改,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物理上的加减法,而不是化学反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瓶颈。

真正的混改应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化学反应”

真正的混改我理解应该是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搞化学反应,这种结构可能对催生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活力才有更好的作用。这一点从我们实践来看,我自己深切体会,这也促进了我们近年来比较好的发展。第三,如何“混”。这里涉及几个方面,第一在哪个领域“混”,我们国家的国有资本非常庞大,国有企业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承担的任务各不相同,产业的覆盖率也比较广。但我认为总体上我们应该按照是功能性、民生类,还是市场化、竞争类企业,中央已经明确的给予分类的要求去落实,在当前我觉得最优先的是要考虑什么?

应优先对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加大混改力度

考虑是完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首先应该加大力度混改,对于民生类的功能类企业,可能更多的要讲究它的政府效率,是另外一个考核角度。所以我们的着力点应该首先把国有企业的竞争性企业全方位进行混改,而且毫不犹豫加大力度。据我所知中央企业的一级公共层面最近可能也在做方案在推,实际上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做了,二级公司省管企业更完全应该去做。

应推进集团母公司层面的混改力度

第二,在哪个层面上混改?这也是很重要,原来有过一些规定,我觉得现在可以更放开,我刚才讲到我们有一些中央企业的母公司混改,已经开始推,我觉得很好。如果简单在三层、四层的层面去混改,我觉得它的作用、分量很不够。

混改后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不宜超过50%

第三,“混”到什么程度?依我的体会,现在国有资本在混改比重当中最好不要超过50%,也就是说不再是国有绝对控股,这样让市场效率更好一些。如果仍然是50%以上,如果仍然是绝对控股,那其他社会资本的作用发挥会受到很大的障碍,或者说仍然会有一股独大这种味道。当然,与此同时应该对公众上市。美国的企业80%靠的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的企业80%靠的是银行信贷在发展。所以当我们的银行、我们的金融机构一去杠杆,财产一收,我们的企业都不行了,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发展资本的结构不一样。

应推动混改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如果我们大量企业都实现公众化,实现上市,那还能解决其他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我们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相结合等等,我们投资渠道单一这些问题,实际上一揽子都能解决,我对这个观点非常赞同。所以当混改完以后,我也同样赞同主张要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成为公众公司完了以后,同样企业家队伍也完全更加可以市场化了,不会受你60岁退休,你最晚63岁还要退休等等这类问题。

需把握好员工持股的广度与深度

第四,员工持股到什么程度更深入?根据我的体会跟经验,全员持股我觉得不一定好,全员持股也会带来很多弊端,当然也有一些作用。我认为从我们的改革来看,核心员工持股,重要员工持股很重要。持股到一定层面,这样的话可能各方面的效率更高,作用发挥得更为极致。所以员工持股也有广度跟深度的问题,我觉得要把握,有一定面,重要员工、重要岗位,而不是单一,但也同样不是全员持股。怎么“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该兼顾“混”和“合”的两个方面,并非通过简单的引入资本,一“混”就灵。我认为“混”是手段,“合”才是目的,所谓的“合”就是要优势互补、激发动能、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做得好呢?我觉得有几点:

混改中的社会资本除了钱还应带来资源和智慧 帮助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第一要选择社会资本当中好的社会资本,不仅仅是带来钱的问题,提升企业的资本实力,还要有协同效应,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除了资本以外还能带来资源、带来智慧,这个很重要。

混改企业与社会资本股东应在产业链上形成协同效应

第二还要促进产业协同,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企业与社会资本股东应该在产业链上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产业能力,财务投资也是一方面,但我觉得如果你的产业协同,那可能混改的作用更大。

通过混改要建立现代企业公司治理制度 使企业的运营、决策、薪酬、激励、约束、股权进退等充分市场化

三是要建立灵活的机制,混改解决了所有制体制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讲对企业治理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变革,要以混改为契机,同样更需要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的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运营、决策、薪酬、激励、约束等充分的市场化。此外,还要激励股权的进退机制,比如进跟出,进了要有,走了要退出,我们现在这样做,我觉得这个效果可能会更好。

混改企业要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弘扬“企业家精神”

四是要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混改的企业要着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价值观。比如要弘扬企业家精神,特别要通过实施员工的持股实现利益捆绑,从而使企业核心经营管理团队迸发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与企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断推进企业的向前发展。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为张玉良在“中国企业家(上海)高峰论坛暨复旦大学EMBA 2018同学会年会”上的发言节选)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