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港股“新新消费”势力批量造千亿富豪,这些创始人身家至少新增700亿

第一财经 2025-05-22 18:56:14 听新闻

作者:王方然    责编:杨佼

早期押注的投资机构也已赚得“盆满钵满”

主要满足吃喝玩乐类“小生意”,却能接踵在港股上市,市值数千亿港元的巨头,也一个个接连产生。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消费企业,已经在港股市场形成了一股“新新消费”势力。

最近一年时间,赴港上市的消费企业开始激增,近一年的数量已经达到15家。蜜雪集团(02097.HK)、泡泡玛特(09992.HK)、老铺黄金(06181.HK)等企业,今年股价均实现翻倍增长,市值全部突破千亿港元。

泡泡玛特更是在5月22日再次大涨,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5月22日,蜜雪集团收盘总市值约2033亿港元,突破2000亿港元大关,超越A股上市的白酒股泸州老窖(000568.SZ)。

不同于传统消费企业,这些新锐消费多在近年成立,深受年轻群体青睐,注重情绪价值和体验经济,并通过创新营销打造出圈概念,成为港股市场的“新新消费”势力。

IPO数量连续增加、市值不断增长,这门“新新消费”的生意,也正在批量制造千亿富豪。第一财经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蜜雪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的实控人持股市值均在千亿元量级,身家在今年最少也增了加700亿港元以上。

早期重注投资的机构,也赚得“盆满钵满”。这些企业的投资方,不乏红杉、高瓴等知名机构,也有美团龙珠等产业资本,还有聚焦消费行业的垂直机构,如蜂巧资本、黑蚁资本等。

港股市场诞生“新新消费”势力

5月22日,蜜雪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再次迎来联袂上涨。

截至发稿,蜜雪冰城上涨0.19%,报539港元/股,超过了科技巨头腾讯控股的514港元/股,股价跻身港股主板市场第二;泡泡玛特上涨3.43%,报223.4港元/股;老铺黄金上涨5.53%,报838港元/股。

截至发稿,这三家公司的总市值,均突破千亿港元。泡泡玛特以3000亿港元领跑,蜜雪集团及老铺黄金分别以2046亿港元、1446亿港元紧随其后。

拉长时间看,这三家公司实现翻倍增长。年初至今,老铺黄金股价累计涨超250%、泡泡玛特累计上涨148%,蜜雪集团3月3日上市后,至今累计涨超150%,均远超恒生指数同期涨幅。

三家企业市值飙升的背后,是消费企业正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力量。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初步统计,截至5月21日,近12个月内共,有15家消费类(包含衣食住行)企业在港上市,首发募集资金高达606亿港元,占同期港股IPO募资总额的42%。

除美的集团、华润饮料两家老牌消费巨头,还诞生了一批“新新消费”势力,如蜜雪集团、老铺黄金、毛戈平、泡泡玛特、布鲁可等。

与传统消费企业不同,这类新锐消费企业多在近年成立,深受年轻群体青睐,注重情绪价值和体验经济,既包含“谷子经济”、卡牌、潮玩等新领域,也有毛戈平的“国货美妆”、老铺黄金的“黄金爱马仕”等新概念。

这类“新新消费”势力的打新赚钱效应,也正在日益凸显。Wind数据显示,上述15只个股中,11家个股上市首日收涨。其中,毛戈平、老铺黄金、蜜雪集团上市首日分别上涨76.51%、72.83%、43.21%。沪上阿姨、布鲁可首日涨幅也在40%以上。

消费企业扎堆香港上市

“去香港上市”,成了2025年消费资本圈讨论最多的热词。目前,多家内地消费企业正在排队等待上市。

港交所数据显示,目前约有162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其中包括多家内地热门消费公司。例如海天调味、三只松鼠、八马茶业、广州遇见小面餐饮、卡游、东鹏饮料、周六福等。

“从去年开始,消费赛道出现比较明显的反转趋势。从寒冬向暖春转变。”一名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由于A股IPO收紧,港股持续不振,消费类投资缺乏合适的退出渠道,一度被边缘化。当时不少机构甚至解散了消费投资类的团队。直到去年9月,美的上市带动港股新股市场回暖,再加上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个股的股价持续走高,才让消费赛道走出投资冰点。

事实上,消费企业赴港上市确有多重原因。第一,2023年以来,伴随着“红黄灯”行业限制政策的实施,消费型企业IPO闯关的难度越来越大。港股对于消费企业的包容性更强。比如茶饮企业茶百道,冲击IPO七年的“钉子户”毛戈平,都在港股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香港近年来也正不断优化内地企业H股上市流程,包括推出“科企专线”、降低A+H股发行人在港上市的最低H股数量门槛等。

第二,近年来消费类企业“出海”成为新趋势,在港股上市有利于打开国际资本通道。

蜜雪集团就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32.91亿港元的募资净额中,超50%将用于供应链升级和全球化布局。未来三年计划新增海外门店1.5万家,重点拓展东南亚、南美市场,并探索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后,也正加速实现全球化。2024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75.2%,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已达38.9%。

“新新消费”势力批量“制造”千亿富豪

“新新消费”势力股价飙升,实控人身家随之暴涨,跻身千亿富豪行列。

老铺黄金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徐高明及其背后的徐氏家族。根据招股说明书,徐高明、徐东波合计控制该公司67.66%的股份,目前,对应市值已从上市之初的41.31亿港元,上涨到970亿港元,徐高明、徐东波限额身价因此大增900亿港元左右。

在全球拥有4万多家门店的“雪王”蜜雪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张红超、张红甫,二人来自河南,系亲兄弟。根据财报,两人目前合计持有蜜雪冰城约3.0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80%以上。按照最新股价计算,相应持股市值达到1689亿港元,较上市之初上涨超150%,增加达1000亿元。

泡泡玛特的实际控制人则为王宁。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底,王宁名下的GWF Holding通过信托UBS Trustees (B.V.I.) Ltd.持有泡泡玛特41.78%的股份。年初至今,泡泡玛特股价累计上涨148%。GWF Holding的持股市值达到1200亿港元以上,增长超过700亿港元。

机构收益丰厚最多浮盈超10亿

除实际控制人外,港股“三姐妹”也有多家投资机构提前布局。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背后不乏红杉、高瓴等知名机构,也有诸如美团龙珠等产业资本,还有聚焦消费行业的垂直机构,如蜂巧资本、黑蚁资本等。

2023年11月,老铺黄金递表港交所前,一些投资方突击入股。据披露,当时,厦门黑蚁、苏州逸美、复星汉兴合计出资2.25亿元取得老铺黄金4.31%的股份。

其中,厦门黑蚁认购265.58万股,苏州逸美认购212.17万股,复星汉兴认购136.5万股,如以认购价粗略计算,三者目前分别浮盈20.25亿港元、16.18亿港元、10.41亿港元。

2024年6月上市时,老铺黄金引入三家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5600万美元的股份,其中腾讯通过Huang River认购675.1万股、南方基金认购202.53万股、源峰基金通过CPE FUND认购202.53万股。

按上述数据粗略估算,腾讯仅靠这笔投资就已浮盈约51亿港元,南方基金则浮盈约15.33亿港元,源峰基金浮盈约15.33亿港元。

另一“新新消费”势力蜜雪冰城,背后也有多家投资机构加持。根据招股书,2020年12月,高瓴、美团龙珠、CPE源峰三家机构较早投资了蜜雪冰城,分别认购453.51万股、453.51万股、226.76万股,对价分别为9.33亿元、9.33亿元、4.67亿元。

以此估算,截至目前,这三家机构持股市值分别为24.51亿港元、24.51亿港元、12.26亿港元,折算为人民币分别为22.6亿元、22.6亿元、11.31亿元,浮盈13.27亿元、13.27亿元、6.64亿元。

2025年2月,该公司完成IPO,英卓投资管理、红杉中国、博裕资本、高瓴、美团龙珠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亿美元的新股。截至目前,蜜雪冰城股价较上市之初已涨超150%,这些机构也获得了大额浮盈。

与上述两家机构相比,泡泡玛特有投资机构长期“陪跑”。该公司最早的投资者之一为蜂巧资本。公开资料显示,该机构自泡泡玛特天使轮融资阶段即入股。该公司2018年由投资人屠铮和常欣共同创立,是一家专注于中早期新消费和消费科技创新的精品风险投资机构。

根据招股说明书,上市前蜂巧资本增资叠加屠铮在启赋资本的持股,其最终持有泡泡玛特2.85%股份,是公司的第七大股东。今年4月30日至5月7日,蜂巧资本累计卖出1191万股泡泡玛特股份,合计套现金额约为22.67亿港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