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5G时代车企加快合纵连横建生态圈

第一财经 2019-06-13 19:38:24

作者:权小星    责编:李溯婉

技术的演变,使车企成为CES展上的主角,引领变革。

车企与科技公司的边界日益模糊,这种趋势在亚洲消费电子展(下称“CES”)上凸显。约70家汽车技术领域的相关企业参展,成为CES上的主角,而5G时代来临,让不少车企看到契机,与科技等多个行业的公司加快跨界合作建生态圈。

在本届CES期间,现代汽车集团副社长、开放创新战略事业部负责人尹京林表示,5G的商用化,正是行业正在出现巨大变革的重要标志,而5G的发展,将成为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的触发点,由此所有的设备将进入超级互联、相互智能的时代,同时也将推进智慧出行的进一步发展。

尹京林认为,智慧出行必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所发展的方向,而在这一轮巨大的变革过程中,任何一家企业均无法依赖于一己之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和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加强合作,既包括百度、腾讯等大企业,也包括许多优秀的初创企业,尤其是中国在自动设计方面,是唯一拥有软件和传感器两大研发能力的国家。

作为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现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副总裁、AV系统开发中心负责人格雷戈里·巴拉托夫(Gregory Baratoff)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在自动驾驶、互联网等创新领域方面的快速发展,目前现代摩比斯已经和韩国的运营商KT达成一致,在试验基地搭载5G商用网络,共同研发针对5G环境下的C-V2X汽车物联网系统及智能驾驶汽车概念车的试验等研发工作,尤其是中国推出5G,将使中国国内对于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入新的台阶,为此将在深圳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M.Cube,以鼓励更多中国初创企业与摩比斯进行合作。

格雷戈里·巴拉托夫还提到,现代摩比斯研发的高性能雷达和摄像传感器是一套整合的系统,尤其是在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情形所要求的技术表现非常高,因此需要收集较大规模的数据,而5G的研发,自然能够使数据能够更加快速、稳定的传输,有助于帮助技术企业更加快速的发现,并提供解决方案。

另一家全球汽车巨头日产也正在准备中国的5G商用化,该公司在CES期间展出了无形可视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术,这款技术作为日产实现“日产智行”在汽车互联层面的重要技术,将融合外部的传感器信息及车辆内的云端数据,为驾驶员提供辅助,而对于这款技术,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内田诚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此前日产已经和日本通讯运营商完成了在5G环境下的测试,并提出非常期望5G在中国的应用及规划,扩展日产正在研发或已经研发的智能互联科技,将其真正引入消费者的车内。

吉利沃尔沃旗下的电动高端汽车品牌Polestar则在CES展示了其旗下的新款电动车型Polestar 2,并携手高德地图、科大讯飞、阿里巴巴、华为等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合作产开发新产品。对此,Polestar中国区总裁吴震皓表示,在目前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的大环境之下,选择一条开放合作的道路是有所必要的,应当将科技领域最优秀的厂商引入至汽车行业,才能够追随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还表示,随着技术的更迭及发展,通过“智能钥匙”等工具,将能够实现汽车相关服务层面更多的大胆尝试,借此完成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而除了整车厂以外,其他企业也正在借5G东风,跨界整合资源。其中,高精地图作为导航产业的核心,随着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正迎来新一波爆发。CES期间,四维图新与lbeo、亮道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自动驾驶在“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地图”研发及相关应用领域展开合作。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孟庆昕告诉第一财经记者,5G对于高精度地图来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会方便所有跟自动驾驶相关的数据上传及下发功能,尤其是每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天都会产生数以T计的数据,高速度、低时延的5G技术将推进速度在车机端和地图供应商之间进行传输,传输的提速会大幅度提高云上信息的储量和丰富程度,存储和算法的界限也会开始重叠。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认为,目前在汽车行业出现巨大变革的过程中,产业间的融合逐渐成为常态,其中5G在市场的应用,将使目前处在停滞阶段的汽车行业注入新的动力,不仅会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为整个交通生态圈、城市规划带来重大影响,还将通过在车辆进行物联网计算,有效降低整车企业及车主的社会成本,“例如,通过5G的后台交互,可以更快速地在AI智能中心来全网监控整个路况,不断改善用户在使用当中遇到的障碍,然后通过OTA的升级来解决问题,帮助车主实现智能出行。 ”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