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更大,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复杂的外部形势,多数地方财政受到冲击只会更大,完成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比较困难。
当地方面临的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任务与完成年初收入任务相冲突时,显然应把前者放在首位。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不仅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也会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竞争力,可以起到固本培元、培育税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保障减税降费落地时,地方在经过依法依规征税费努力后,仍无法完成年初确定的收入任务目标时,一个明智务实的做法是适度调减收入目标任务,而不是通过收“过头税”或乱收费来强行完成目标。这不仅违法违规,而且让减税降费效果打折扣,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反转,影响经济平稳运行。
事实上,国家也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预算,地方适时适度调低收入目标并不会影响官员政绩,相反这正是官员敢担当、有作为,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之举。重庆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年中各省市预算调整时,因为减税降费力度超出预期,重庆市率先将年初设定的税收收入7%左右的增速,调减至4%左右。重庆下辖区县也会相应调减收入目标。这将有利于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地。
笔者近期走访多地,在跟基层税务人员交流时,他们反映比较多的正是年初地方收入目标定的比较高,而3月份2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正式出台,力度超出地方政府预期,导致收入任务很难完成。完成收入任务是刚性的,落实减税降费任务也是刚性的,两大任务存在冲突,如何抉择的确是一大难题。
有的地方没有选对方向,走上乱收费的歪路。国务院督查组最近披露,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府为了规避国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权限,以经营服务性收费名义收取口岸设施维护费,属于地方政府收费性质的乱收费行为,减税红利被抵减70%。
一年约1亿元的口岸设施维护费是满洲里市财政非常重要的一笔收入,但这一乱收费行为显然不可取,目前当地已经在积极整改。
财政是以收定支,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减收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压缩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应该进一步压缩地方政府办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真正地过紧日子,让出自己的“奶酪”。
与此同时,民生相关的支出必须保障,财政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者系第一财经记者)
随着地方密集调整预算逐步明确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越来越多地方将发债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力推动下,我国科技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
鸿蒙开发者开始成为各地政府争抢的对象。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持续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充分发挥市场自主力量带来的生命力,都是提振消费的重要方面。
为完成全年隐性债务化解和清偿拖欠企业账款目标,云南将76%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清偿拖欠企业账款及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