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产业竞争来袭,上海未来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第一财经 2019-09-05 17:28:16 听新闻

作者:芮明杰    责编:任绍敏

从目前的全球产业竞争态势来看,上海从目前的出口导向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为技术替代与集群领先的战略恰逢战略机遇期。

贸易摩擦的背后是产业体系、产业链与产业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更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态势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全新的全球竞争,其中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已经箭在弦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作为我国产业的领先者、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龙头,作为正在向卓越全球城市发展、正在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承担者,如何调整现有的产业发展战略,实现自身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何建设起引领全国并在全球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赋予上海的历史责任,意义十分重大。

一、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特点分析。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当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产业革命就会爆发,而产业革命直接导致了生产力更大规模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大规模的发展,当年的英国就是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同样,美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也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虽然,后来大家认同工业革命没有再爆发,但进入21世纪后,各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的进步,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讨论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的可能。尽管,全球对此尚未取得共识,但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未来对谋求未来全球经济、政治、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战略。

实际上在本世纪初,新一轮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竞争已经开始,贸易摩擦不过是一种激烈的表达而已。

我认为,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第一,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最大特点是新兴产业标准建立者的争夺,即谁能够建立起新兴产业的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标准,并获得足够大的市场,那么这个国家的产业就赢了,企业就赢了。例如5G产业的技术标准是华为一直孜孜以求的,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召开前夕,沃达丰和华为宣布,两公司在西班牙合作采用非独立的3GPP 5G新无线标准和Sub6 GHz频段完成了全球首个5G通话测试。华为成为此标准的主要设计者,这就是华为在5G产业方面的强大竞争力所在。

第二,产业链治理权的竞争。所谓产业链治理权是指能够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与供应商的软实力。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虽然这种合作是基于全球市场与多边贸易信用的,但拥有产业链治理权的企业往往掌控了产业链或价值链上的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广阔市场,例如半导体产业链上的芯片加工设备、芯片设计、高端芯片制造技术等。因此一旦竞争力趋于恶性,谁拥有产业链治理权谁就可以卡他人脖子。

第三,产业创新技术的制度竞争。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开始对科研院所等开展“独立行政法人”改革,使其由“国家机构”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行政法人”,其核心特征是转变政府职能,下放权力、赋予用人单位自主权,结果取得了显著技术研发成果。在此基础上,2015年日本政府对“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进行了修订,首批31家“国立研发法人”被正式批准设立,其目标是提升日本产业技术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日本又在积极探索“特定国立研发法人(超级法人)”制度的设立,以期打造具备世界最高研究水平的研发机构,出更多新产业新技术成果,保持日本产业未来领先地位。

第四,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从争夺产业创新人才、产业高科技人才到今天的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设置隔离竞争对手国家的人才,不接受其教育、不接受其工作,以保护技术的领先性,尽管这不利于全球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但至少保护了自己的技术秘密。从美国的近期表现可以看到,对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已经到了如此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教育体系与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培养未来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同时建立新的人才引进、使用体制机制,如深圳已经宣布海外人才到深圳工作,可以减免(补贴)个人所得税至15%。粤港澳大湾区都可以应用此政策,加上香港几所世界级大学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计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二、从“出口导向”战略到“技术替代与集群领先”战略。

既然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有如上这些特点,我认为上海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产业布局的战略需要进行调整,从目前的全球产业竞争态势来看,上海从目前的出口导向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为技术替代与集群领先的战略恰逢战略机遇期。

1.认清软肋所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与上海的产业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基本上采取了出口导向的战略,对外贸易量越来越大,出口依赖度一度高达50%,许多产业的产能达到世界第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贸易量中许多是加工贸易,而且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许多核心产业环节、核心技术依然在发达国家手中,我们需要进口大量高技术产品、能源、铁矿石等原料来支持目前产业体系的正常运行。这些是我国目前产业体系与产业链的软肋。

2.谋求突破领先。在多年的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以及科技创新的进步,目前日趋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国家产业竞争,替代高端技术产品的进口,发展我国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已经迫在眉睫,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居民消费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产业发展的市场容量完全可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客观条件。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新兴产业,因为目前我们投资发展的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实为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我们要通过替代进口促进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要追求这些新兴产业的体系性形成、集群式发展,以及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发展,形成未来我们的若干领先优势产业群。

3.三个出发点。我认为从出口导向到技术替代的战略转型,建设上海竞争性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未来上海新兴产业成体系发展有三个重要的出发点:一是能否在自身基础上,通过努力发展起我国产业体系中薄弱的核心产业,形成比较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个现代的产业体系;二是能否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发展面对未来、有全球产业竞争力的一些领先技术与一些领先产业,取得突破;三是上海能否率先建立起最具效率和活力的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的制度规则,充分激发科技、产业、金融领域等人才的创新活力。

4.规范与机制建设。竞争性现代产业体系的背后是全球资源整合与顶尖创新能力与效率,为此上海努力推动国际要素配置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两个中心的建设。国际要素配置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最主要的是建立开放和引进全球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能源、基础材料和金融资源、人力资源的规范与机制,之后才可能是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信息、技术、能源、材料的控制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发展智能信息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尤其是5G产业的发展为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交流奠定产业基础;发展智能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信息的处理和知识的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整个产业体系的建立奠定能源和材料基础。而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产业链与区域协同发展,从而吸引和集聚大量的高端人才、大量的国际资本。

5.在新基础产业上发力。进口替代与集群领先战略需要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与世界领先地位发力,上海必须在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方面提前布局,加大投资形成规模与产业群,并在关键产业技术标准、产业链治理权、创新制度改革等方面形成突破,形成上海产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新型基础产业集群有三个:

第一个是新基础设施产业集群。过去的基础设施指的是马路、港口、铁路等,而决定未来产业发展的则会是新基础设施:“云+网+端”。“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网”包括新型互联网、新型物联网,“端”,即终端和APP,端主要为移动终端,APP是操控入口。在“云+网+端”的背后,5G技术决定了新基础设施集群的状态和未来的领先性,因此如何把5G继续推进和做好,并且在上海快速地形成领先或者广泛地使用,这对上海现行与未来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是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促使智能机器会听(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会看(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等)、会说(语音合成、人机对话等)、会思考(人机对弈、定理证明等)、会学习(机器学习、知识表示等)、会行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会衍生到各个产业层面,会改变产业的形态、生产过程和产品,形成相关产业集群,所以AI产业集群也是一个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相当关键。

第三是大数据产业集群。大数据产业群包括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工业大数据、行业大数据、大数据产业主体、大数据安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内容。大数据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它和资本、劳动、土地一样,我们对生产要素加以组合和开发就能产生价值,对大数据加以组合和开发也会产生价值。可以预计未来几乎所有制造业、服务业等都需要大数据分析结果,离开大数据可能很难生存发展。上海应该在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加大研发力量,以期取得突破性成果与发展。

(作者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智者老芮”微信公众号,原标题:《全球新一轮竞争与上海产业发展战略新思路》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北京:到2027年实现智算基础设施软硬件产品全栈自主可控

到2027年,实现智算基础设施软硬件产品全栈自主可控,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100%自主可控智算中心建设能力。

昨天 20:24

脑机接口创新论坛将召开 脑机接口产业化正在快速打开

根据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在2024中关村论坛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将于4月26日召开。据悉,论坛将聚焦脑机接口最新进展,以推动产业蓬勃发展为目标,从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条路径,围绕临床试验、行业应用,探索脑机接口的无限可能,分享在医疗、消费、工业、教育等领域的场景应用。

昨天 12:37

赋能元宇宙产业发展 上海首个UE虚拟制片影棚投用

为进一步赋能元宇宙产业发展,日前,元创湾虚幻引擎创新中心在上海启动运营,并基于虚幻引擎先进的渲染和三维仿真技术,打造了上海首个UE虚拟制片影棚。

04-24 12:38

以人工智能应对“少子化”困境

在少子化与人工智能并存的时代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否突破少子化的困境?

04-10 21:54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续期问题初探 ——从基础设施公募REITs视角出发

如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03-28 18:1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