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政策持续加码,氢能产业价值日益凸显,加氢站及相关设备需求或率先释放丨牛熊眼

第一财经 2019-09-26 10:09:48

作者:一财资讯    责编:罗懿

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背景下,氢能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政策持续加码,氢能产业价值日益凸显,加氢站及相关设备需求或率先释放丨牛熊眼

中新网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25日,“氢能源部长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多国能源部长与会。会议提出未来10年,在全球普及1000万辆利用氢行驶的燃料电池车(FCV)等车辆,并建设1万处补充燃料的“加氢站”。

报道称,氢能源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可用于FCV等。若使用太阳能发电来制造并储存氢,这对依赖化石燃料进口的日本而言,将成为宝贵的能源来源,因此日本政府积极扶持技术研发及相关基建完善。

9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与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发布《氢的未来—抓住今天的机遇》报告。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背景下,氢能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与会专家认为,强化政策引导、破解技术瓶颈、降低应用成本、加强国际合作是促进氢能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说,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氢能的价值日益凸显。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多样、适应大范围储能、用途广泛、能量密度大等多种优势。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氢电二次能源网络的互联互动将会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大趋势。

据了解,长期以来,氢能受到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各国将氢能和燃料电池作为清洁能源转型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期,政策持续加码氢能源行业。9月9日,贵州六盘水氢能源产业研讨暨合作对接洽谈会在贵阳召开,会上正式发布《六盘水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2030年)》。六盘水市成为贵州省首家发布氢能源规划的市(州),2019年下半年将启动建设贵州省内首座液氢工厂,解决当前氢气制、贮、运的难题,引领并推动氢能源技术发展,抢抓氢能源产业发展先机。此外,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支持氢能源行业。

光大证券认为,目前,我国各地陆续推出加氢站规划布局,各能源企业也积:极布局加氢站建设,如油氢混建等,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多以主题性为主。该机构认为,氢能利用产业相对集中、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划规模较大的地区有望成为加氢站投资建设的重点地区。建议关注:厚普股份、雪人股份、京城股份、深冷股份、富瑞特装、中国石化、中国石油。

中信证券认为,燃料电池产业化态势逐渐清晰,政策倾向持续明确。梳理出两条投资主线:1. 燃料电池中上游:燃料电池补贴望从补整车转向补核心关键部件,重点推荐客户资源优质、上游布局完善的中游系统集成标的,以及具备国产化突破潜力的上游原材料标的。2. 氢体系端加氢环节:结合2019年上半年政策导向和产业现状,加氢站建设望超预期,重点推荐有天然气领域经验的加氢站设备标的。

国金证券认为,新的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不断出现,国产化程度不断加深,整体成本持续下降。各地加氢站建设也紧锣密鼓在推进,江苏、浙江等多地陆续推出系统的地方支持政策,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标旳方面,布局重点区域且有实质性进展的美锦能源(佛山、嘉兴、青岛三地布局,膜电极+电堆+整车的产业链完整)、嘉化能源(长三角浙江江苏布局初具规模,且有副产氢气+液氢布局)、雪人股份(产业链相对完整)、冰轮环境、雄韬股份、大洋电机、潍柴动力。

华泰证券指出,2019年氢能产业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有望出台,“氢能时代”大幕徐徐拉开。认为,一方面,中国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优势显著,燃料电池车产业发展有望拉动千万吨氢气需求,对应万亿氢能产值;另一方面,氢能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商业化发展的突破口,加氢站及相关设备需求或率先释放,到2050年加氢站对应设备投资额有望达到840亿元。建议关注具备氢能相关技术储备的本土优势企业。

该机构分析,一方面加氢站和氢气作为燃料电池车产业重要的原料及基础设施,在燃料电池车商业化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加氢站建设运营及相关配套设备有望率先受益。另一方面,从三大工业气体巨头依托空分技术储备及资源调配能力在氢能产业链的全方位布局的能力向国内产业发展推导,国内具有氢的制备和纯化技术储备的本土空分设备及工业气体公司,有望受益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建议关注:中国石化、杭氧股份、华昌化工、金能科技、中泰股份、鸿达兴业、厚普股份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