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米歇尔·马约尔:寻找外星球 中国有望提供观测新工具

第一财经 2019-10-31 19:53:15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马约尔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与中国天文科学家的合作早在3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他期待借助中国天文卫星的项目,与中国天文学家再次合作的可能性。

因发现首颗太阳系外行星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内瓦大学教授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中国计划发射的天文卫星,将为系外行星的观测提供新的工具。

已发现的4000颗系外行星只是“冰山一角”

马约尔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与中国天文科学家的合作早在3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他期待借助中国天文卫星的项目,与中国天文学家再次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正在计划发射能够用于观测系外行星位置变化的天文卫星,过去这一工作只有开普勒(Kepler)卫星能够完成,这将为系外行星的观测提供新的工具。”马约尔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继1995年马约尔教授及其学生迪迪埃·奎罗玆发现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飞马座51b开始,系外行星研究的大幕就已拉开。对系外行星的观测在法国和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的CoRoT和NASA的Kepler等天基观测站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并将在下一个十年中与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和欧洲航天局的PLATO一起继续进行。

马约尔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截至目前人类发现并确认的系外行星已经达到4000颗,但这仍然只是“冰山一角”,其中大部分系外行星是近几年由美国开普勒卫星发现的。开普勒卫星已经于去年退役,去年发射升空的TESS是开普勒的继任者。

最新的消息是,利用TESS卫星,西班牙航天研究所(IA)领导的一个团队使用星震学研究了两颗已知有系外行星的红巨星,其中一颗围绕着一颗恒星,发现了一颗“似乎不太可能的行星”。该结果今天发表在10月30日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IA的研究员蒂亚戈·坎庞特说道:“ TESS观测足够精确,可以测量恒星表面的柔和脉动。这两颗相当演化的恒星也承载着行星,为研究恒星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平台行星系统的演变。”

搜索地外文明中国已经“入局”

近年来中国在天文观测技术方面也不断有技术突破。中国的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对恒星基本属性的测量结果非常可靠,可以解决开普勒卫星无法直接测量行星轨道的形状的缺陷,解开太阳系外行星轨道偏心率的难题。

据介绍,LAMOST能在大视场中同时观测数千天体的光谱,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能力最高的望远镜。早在2016年之前,LAMOST已在开普勒卫星观测天区得到数万条光谱。中国科学家也已经利用LAMOST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太阳系外行星轨道分布规律。

“科学家下一阶段还会有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我们试图通过发射卫星来探测系外行星上的生物标记,从而回答是否会有外星生命的问题。”马约尔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据了解,TESS已经与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宣布启动一项名为“突破聆听”的项目,将扫描数百个最近发现的系外行星,以寻找外星智慧生命的迹象。

这个合作项目将使用世界上一些最先进的天文台,包括绿岸和帕克斯射电望远镜,MeerKAT和SETI研究所的Allen望远镜阵列。未来,TESS有望发现多达一万颗新行星,其中许多行星比开普勒发现的行星更接近地球。

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泰勒(Joseph Taylor)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在天文观测大装置的建设方面成就非常大,比如中国的‘天眼’望远镜就已经投入使用了,期待未来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2016年,历史22年预研并建造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完工,当时泰勒教授就亲临现场。他用“震撼”来形容这一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