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刚刚走马上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是1944年IMF成立之后首位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总裁,也是继其前任拉加德之后第二位女总裁。
11月22日,格奥尔基耶娃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今天和中国领导人探讨了有关全球经济形势、中国结构性转型等重要问题。“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我很欣赏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就。”
IMF此前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至3%,创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主要的拖累因素是贸易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制造业活动的大幅放缓。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IMF呼吁所有国家运用可用的工具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她也认为,面对经济下行,中国的货币、财政政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较为稳健,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也适度下调了部分利率。同时,在财政政策方面,比起以前,这次中国选择减税降费,带动企业和消费者积极性,这会拉动消费,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即从出口、制造业为主的增长模式向消费、服务转型,这是很积极的转变。”
此外,她表示,IMF将继续支持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进程。在中国过去十年的金融开放过程中,IMF始终为中国提供政策建议。目前中国不断开放资本市场,IMF在这方面也拥有诸多经验,未来双方可以进一步合作。
谈及目前的担忧,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不确定性是投资、增长和就业的最大敌人,这种不确定性来自贸易紧张局势、英国脱欧和地缘政治风险等。“我们需要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她说,2019年全球贸易增速预计仅为1.1%,这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拖累,因此IMF也希望贸易形势能有所缓和,当然最终还需要各国从最根本的贸易体系着手研究、解决问题。
谈及五年任期的任务,格奥尔基耶娃称:“我希望保证IMF能够与时俱进,反应全球出现的变化,应对众多挑战……我希望能够带领IMF为成员国服务,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当然基础是建立在合理的经济政策之上,即所谓‘为民谋福’的政策。”
格奥尔基耶娃在上任之初就提及,IMF的宗旨是造福于民。她说:“我一次又一次目睹了当IMF在促进通过稳健的政策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时,管理有方的转型是如何造福于普通民众的。我也深知担任IMF总裁这一职务意味着需要承担无比重大的责任——尤其是在技术、气候和工作性质等都在不断加速变化的时代。变化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新机遇,也给所有人带来了必须艰难应对的风险。在这种环境下,我认为IMF是知识、金融资源、良好政策以及能力建设的重要‘传导线’。它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工具,能够帮助各国迎接变革带来的好处,并减少落后的风险。 ”
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的严峻性,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策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以内需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聚焦稳就业与稳企业,稳定市场预期,并加速实施扩内需政策以应对外部风险。
由于特朗普关税将抑制全球经济增长、影响海外市场需求,这在短期内将加大中国社会总供求失衡,增加实现通胀目标的难度。
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下周启动发行。
陈刚指出,A股市场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下展现出较强韧性,财政和货币政策预期协同发力以稳定市场,内需相关和新基建板块有望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和经济复苏。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